6.各種意外狀況
雖說上面討論的是多數人會有的狀況,但每個人還是會遇到不同的情況,因此,需要時時調整並且多做準備,來保有應對意外的彈性。
3招因應,讓人安心退休
第1招:從3個面向著手
退休的準備來自於社會保險、雇主責任、個人儲備。個人儲備與民眾財務素養的提升,以及個人的財務規劃有很大的關係,本書其他文章多有提及這個觀念,社會保險及雇主責任退休金,則是本文主要探討的部分。
如果大家的財商素養提升,也規劃了自身財務,退休金制度又優化的話,這三者會相輔相成,也會降低彼此不同面向的壓力。
![退休金的三個層次。(圖/取自幸福文化) 退休金的三個層次。(圖/取自幸福文化)](https://image.cache.storm.mg/styles/smg-800xauto-er/s3/media/image/2025/01/16/20250116-051411_U29286_M1024728_a13d.jpg?_slaAShDXhY7W0zfys8zqlgZqPY02Ix9&itok=_6LTjK2m)
第2招:政府既有退休金調整方案
目前政府對社會保險退休金主要的調整方式,有下面6種,但主要概念還是增加收入、減少支出、支出期間延後。
(1)溯及既往:打破對過去工作族群的承諾,請他們也適用現在福利下降的制度。例如之前的教師及公務員退休改革,即便有過度期間,但仍不符合當初任職人員的期待。
(2)放寬投保上限:提升投保的級距,也能因此加收保費。
(3)調整計算投保薪資:將計算投保薪資的平均期間拉長,例如由平均60個月的薪資,改為計算180個月,這可能會使平均薪資計算下降,因為原本只要有60個月的最高薪資,突然變成計算180個月,但不見得其他期間都有這麼高的薪資。
(4)調降所得替代率:例如將勞保計算可請領金額的公式,由1.55%*年資,降為1.3%*年資,這會使得給付退休金下降。
(5)延後提領年限:例如退休年齡由65歲改為70歲,延緩開始請領退休金的時間。
(6)編列預算撥補:編列預算無法解決問題,因為預算仍來自於稅收,羊毛出在羊身上,幾百億的預算,也只可能延後幾年破產。
第3招:優化退休金結構,讓投資報酬率提升
其實前面6個現有調整方式都不能治本,僅能達到延緩的效果,還是需要讓退休基金從投資結構調整,使退休基金能夠永續經營。
這個部分要達成,需要考慮「金流控制使用」、「資產配置與累積」、「再平衡及永續經營的策略」,簡單來說,希望達到退休基金獲取的收益,扣除成本後能大於退休金給付的支出。
這個部分先提出幾個問題點以及觀察,像國外各主權、退休、校務基金,都很值得台灣參考(如加拿大公共基金退休基金、耶魯大學校務基金、澳洲超級年金、加州公務人員退休基金⋯⋯等),它們在「金流控制使用」、「資產配置與累積」、「再平衡及永續經營的策略」都有很值得借鏡的地方。勞保繳到65歲卻領不到老年年金!專家曝7種人退休金沒了,保費全充公、年資歸零更多文章
越早開始準備,調整起來越輕鬆
其實在書中第一章第十一節〈存多少、存多久,才能安心退休?〉有提過,越早開始為退休做準備,調整起來越輕鬆,但隨著年紀離退休越近,調整的難度會變大,最好的方式是提早準備。但在現況難以提早準備的情況下,我們可以考慮下列調整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