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你自己之前,你先要有選擇的自由。
很多人經常說,我要勇敢做自己,以為對於人生,手握百分之百的自主權,只要有勇氣就可以一隻手撐起全世界,越是年輕越是如此相信。
有一次家族聚餐之後,我和姪兒一起搭捷運,難得小聚片刻,由於他剛自大學畢業,我就問他有什麼計畫,他回答:
「不想太拚。」
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姪兒畢業自台科大,是排名不斷往前竄的大學,讀的又是資訊領域科系,進入就業市場,前途一片光明,更何況TOEIC近滿分,進外商絕對沒問題,應該是熱血沸騰,可是才站上白色的起跑線,就顯得有氣無力,不免令人感到奇怪,問他想做什麼?
「我想過自己的人生,做自己有興趣的事。」
「比如什麼?」
「做麵包。」
嗯,又是一個吳寶春追隨者,可是從小看他到大,從來不知道他的志向是當麵包師,什麼時候天外飛來一筆?
他媽媽看懂我一臉的疑惑,在旁邊幫忙解釋,姪兒為了做畢業專題,沒日沒夜,忙出三個痔瘡,一個月進出醫院兩次,把姪兒折騰到不成人樣。雖然事後專題得到第一名,姪兒還是感到不值得,認為以後出社會,也是為了績效,把命給拚沒了,一點意義都沒有,所以決定人生輕輕鬆鬆過就好,比如做麵包,很浪漫,不是嗎?姪兒說:
「我不想太拚,工作不是人生的全部。」
「我不想要功成名就,只想要幸福快樂,這樣就很滿足。」
富翁比漁夫多了什麼?
這兩種說法,在年輕人圈子裡,經常聽到,好像不努力工作,生活就可以平衡,每天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網路瘋傳一些心靈雞湯,也不斷強化類似信念,告訴我們,事業成功的人失去得更多,不如一般人幸福快樂。
一名富翁到小島度假,雇用漁夫當導遊,幾天相處下來,很欣賞漁夫工作勤奮實在,表示願意投資他買一條漁船,捕更多的魚,等到賺到第一桶金,再買第二艘、第三艘漁船,擁有自己的船隊。20年後,漁夫就可以像他一樣,每年有一個月悠閒地在小島上度假,享受人生。漁夫覺得好笑,他回答富翁:
「你辛苦20年,每年只能有一個月來小島度假;可是,我卻天天在小島度假,過你辛苦20年才有的生活。」
這個故事在說:「你本來就可以這樣享受人生,並不需要那麼努力」,聽在努力工作的人耳裡,有如和風吹拂,腦子跟著也開了洞,突然開悟,是啊,既然努力的目的是享受人生,那又何必汲汲營營,直接從一開始就享受人生不就得了?
可是故事如果在此打住,不過是一碗庸俗的心靈雞湯。後來,這個故事被加了一段回馬槍,新版本是富翁接著跟漁夫說:
「我們的人生結局,當然不一樣。你終其一生,只能在這個小島度假,我卻可以自由選擇地球上的不同小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