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2 清明當天應禁慾
清明為祭祖掃墓、緬懷先人的重要日子,傳統上的認為要以虔誠、肅穆的心情面對,避免從事娛樂性或與哀悼氛圍相違背的行為。因此有清明需禁慾一說,情慾行為被認為可能打擾祖先,在清明節需克制以示尊敬。
民俗上也認為清明節當天陰氣較重,行房可能導致氣場紊亂、身體虛損或招陰上身。除了房事之外,像是打麻將這類的娛樂行為也被認為不宜進行,此外,若家中有祖先牌位,也要注意活動音量不可過大,看電視、聽音樂等都需要盡量小聲,避免打擾祖先。

NO. 1 特定水果不要拜
清明祭祖的水果也有禁忌,以下幾種水果都被認為不宜拿來作為掃墓供品。
成串水果有「厄運接連不斷」的不祥之意,台語也有「死成串」的說法,因此掃墓時不宜祭拜成串水果,以免家中接連發生不好的事。
【多籽水果(如:芭樂、百香果、番茄)】
多籽水果因為容易影響消化,傳統觀念上認為不潔淨,多籽也象徵「多心」,以此祭拜代表不夠虔誠,因此不適合用以祭祀。此外,芭樂因為台語有「芭樂票」(空頭支票)的說法,以此祭拜象徵不吉利;而番茄則容易聯想到「血光之災」,因此這兩種水果除了多籽之外,本身也不適合用來祭拜。
【空心水果(如:蓮霧)】
空心的水果有「無心」祭拜的意思,因此對祖先不敬,不適合作為供品。
【釋迦】
釋迦的形狀和佛像的頭部相似,用以祭祀可能對神明不敬,因此不宜作為供品。
【諧音水果(香蕉、李子、梨子/鳳梨)】
香蕉、李子、梨子合起來的台語諧音為「招你來」(蕉李梨),被認為可能招來「好兄弟」;鳳梨的台語諧音為「旺」,祭拜死去之人不宜使用,因此這些水果都不適合用來祭祖。
分析說明
本研究資料由《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提供,分析時間範圍為2022年3月22日至2025年3月20日。
《KEYPO大數據關鍵引擎》輿情分析軟體係擁有巨量資料,以人工智慧作為語意分析之工具,每月處理1500億以上中文資料的網路社群數據庫,其內容涵蓋Facebook、YouTube、Threads、TikTok、Instagram、新聞媒體、討論區、部落格等網站。本調查針對討論主題相關文本進行分析,並根據網友就該議題之討論,作為本次主題分析與排序依據。
本文所調查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名次僅代表網路討論聲量大小,不代表網友正負評價。4日、5日、6日…到底是幾號?為什麼每一年的清明節日期會不一樣?更多文章
本文/圖經授權轉載自網路溫度計DailyView(原標題:掃墓禁忌多!清明節十大注意事項 小心別把「好兄弟」帶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