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哲生 美好回憶的記錄者

2018-11-13 16:25

? 人氣

(圖/喀報-張哲生)
曾有網友認出張哲生的老影片中,出現自己母親工作時的身影(左1婦女),令張哲生又驚又喜。(圖片來源/張哲生Facebook粉絲專頁

親情,為老照片賦予新意義

「算是開啟我在做今昔對照、最早期的,其實是我跟我媽的一張合照,在北投情人廟那邊,我特地把它放在今昔對照的第一張,當作相簿封面」,張哲生坦言,從前罕有人問起他與父母之間的互動,訪談聚焦的對象總是在他身上,但父母親對他的人生其實存在深遠的影響。「我媽一直把那張照片放在皮夾裡面,當你知道有人把你跟他的合照放在皮夾,那個意義應該滿大的吧」,因為自己與父母親之間親情的感動,開啟了張哲生更深入探索往日情懷的契機,「今昔對照系列」也因此而生。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張哲生的父親熱衷拍照,留下了大量家人的留影,卻因為生病的緣故很早就離開人世,張哲生便時常將一些父親遺留下的老照片分享於網路上,甚至嘗試重遊舊地,拍出跨越時空的今昔對照,或者透過影像合成將新舊的人事物合而為一,將這些珍貴的老照片賦予新意義。「因為我爸已經過世十幾年了,這有點像是與他共同完成一個作品,這對我來講是滿有一個特別的意義」,張哲生年輕時忙於學業、兵役、工作,鮮少有機會與父親合作完成一件作品,直到十幾年後,自己有了時間、資源,才真正開始透過懷舊的方法,從父親留下的照片尋找故事、延續畫框中難能可貴的親情。「我就覺得,我跟他共同完成一個東西,一個『張氏父子』的作品,你會覺得像是他還在。」從張哲生的話語中,不難聽出他對父親的思念及緬懷。

(圖/喀報-張哲生)
張哲生將家庭出遊的老照片與舊地重遊後拍下的照片合成,也是對過世已久父親的緬懷。(圖片來源/張哲生提供)

父親過世以後,張哲生偶然從父親遺留的皮夾中發現一張自己兒時的大頭照,背面簡短的寫著「吾兒」兩個字,此時他才知道,原來父親一直帶著這張照片,雖然父親或許不善於親口表達愛,但自己永遠都存在於父親心中。那份對於親情的體悟,反映到了許多今昔對照中;親情與愛,在張哲生的作品傳達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既然大家願意看、喜歡看我所發表的東西,那麼我便應該盡己所能地去挖掘、分享更多。」,張哲生的網路粉絲至今已屆20萬人,他也更深刻的體悟到「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句話的真正含義。自己的聲音在網路、社會上受到重視,就更有機會接觸到比以前更廣泛的人事物;只要有多一個人知道張哲生在做什麼,就有多一分的影響力。

「人家要看的不是你要罵誰,你張哲生的價值應該是在於記錄這些歷史的變遷」張哲生認為,現在擁有了在網路時代以前難以想像的力量,更應該忠實地記錄、挖掘歷史,與其帶入自己的主觀情感,不如將情緒、想法交還給網友們感受。

(圖/喀報-張哲生)
張哲生平時喜歡隨時拍照,對他來說,我們隨時都見證著歷史的變遷,不妨隨手留念。(圖片來源/許柏悅攝)

從架設第一個懷舊卡通網站算起,張哲生的懷舊之路已走過20個年頭,他笑稱自己從來都不是一個文史工作者,只是作為一個單純的歷史紀錄者,為人們喚起一些淡忘已久的懷舊回憶。正因如此,雖然有了20萬粉絲的關注,卻還是能如最初的自己一樣,享受無心插柳柳成蔭的喜悅。不只是知道自己希望完成什麼,更是要有毅力貫徹、實踐。當我們能拋開「目的」、莫忘初衷,那份感動與喜悅也就能真正被我們尋回。

作者/許柏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喀報,原標題:張哲生 美好回憶的記錄者

責任編輯/郭丹穎

對職涯或未來出路有些疑問,需要過來人的建議?快來提問,讓學長姐幫助你!

請關注風傳媒特別企劃「學長姐說」,也歡迎加入FB社團進行討論!

請看 FB社團-學長姐說 !

學長姐說也歡迎讀者分享您的經驗,意者請將基本資料及文章寄至opinion@storm.mg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