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友和護理人員一起發明新工具?好創意、好制度讓病友生活和護理工作一起改變

2018-11-30 11:52

? 人氣

慢性病的病人必須長期與疾病共處,對於生活的小發現和參與,都可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和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圖 / 擷取自youtube)

慢性病的病人必須長期與疾病共處,對於生活的小發現和參與,都可能改變自己的生活品質和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圖 / 擷取自youtube)

一旦談起改變病友生活、改變醫療工作方式的新工具、新方法,可能大家的想像總會圍繞著高科技打轉,似乎各種改變都來自高深莫測的研究人員、數據工程師……等;但在衛生福利部桃園醫院,由病友和護理人員一同開發的新工具卻不在少數。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桃園醫院護理督導長陳素里分享,由於許多慢性病需要長期和疾病做朋友,因此在照護和接受醫療的過程中,桃園醫院鼓勵病友提出各種想法一起來創新,既是造福自己的生活,也讓護理工作更加有效率。

 

小發明起大作用  制度推動創新思維

自102年起,桃園醫院開始推動護理創新,提供許多參賽誘因與獎勵,造就了競賽得獎的專利作品,今年度共有5項作品在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中展出;各種護理創新未必應用了艱深的新科技,但卻實際對病人、對護理人員都有莫大作用。

以「叮噹止血帶」為例,陳素里分享,一般在幫病人打針、打點滴時,會使用止血帶來讓病人的血管浮起來;然而一旦護理人員忘記拆下,很容易會造成病人的手臂腫脹、不舒服的問題。因此,桃園醫院設計出了讓止血帶能發出聲音、提醒護理人員拿掉的止血帶,雖然只是個臨床上的小創意,但對於照護病人而言可以更加安心。

洗腎的病人,常常對於每次洗腎時要脫水幾公升、如何控制吃東西時的水量…等並不是太清楚了解。針對這個問題,桃園醫院設計出了「旋轉控水盤」,幫助病人清楚了解自己需要脫水幾公升、飲食該如何進行控制。

旋轉控水盤便是由病友共同參與所進行的護理創新,陳素里分享,如果病友一起參與設計、一起製作,有人裁縫有人製作工具,那麼在新產品製作時就能一次產出比較多作品,讓病友們人人都有一個,所有人一起有很棒的參與感。

 

幫助孩童學習  工具從紙本、多媒體演進至虛擬實境

除了護理創新外,兒童復健治療也是今年度桃園醫院展出的重點之一。職能治療師陳冠伯分享,許多小朋友會有視知覺的狀況,例如閱讀時會跳字漏行、書寫時無法跟著題目寫出一模一樣的字、上課過程中無法穩定看著黑板……等,傳統上針對這樣的小朋友,會使用紙本的教材來訓練小朋友的視知覺能力。

不過隨著工具日漸便利,目前桃園醫院使用powerpoint來製作成多媒體的視知覺教材,訓練效果比起過去使用紙本來得更好,因為多媒體能帶給小朋友更好的專注度,擁有比紙本更高的吸引力。後續,兒童復健治療中心也會發展VR的訓練方式,利用更具吸引力的方式訓練視知覺能力,反覆練習增加處理效能。

在VR領域,桃園醫院也在思考不同的運用方式,陳冠伯分享目前正在與其他大學合作發展的項目,包含運用虛擬實境在自閉症的個案中。許多自閉症的個案,並沒有辦法去理解日常生活的情境,但若透過虛擬實境,便能讓自閉症的個案提前模擬、感受實際生活,比如購物、逛街等等,先讓個案熟悉後,再把其中互動的技能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不過陳冠伯也分享,許多老師、家長可能誤以為視知覺有狀況的小朋友,僅僅只是注意力不集中,因此錯過了早期訓練的時機。在桃園醫院的網站上,可以進行視知覺障礙的早期篩檢,一旦發現有問題便可以進一步尋求醫療資源。

許多有視知覺障礙的小朋友,會被老師和家長誤以為僅是注意力不集中,錯過早期進行訓練的時機點(圖 / ジユン@pakutaso)
許多有視知覺障礙的小朋友,會被老師和家長誤以為僅是注意力不集中,錯過早期進行訓練的時機點(圖 / ジユン@pakutaso)

 

五大主題同台展出  醫療科技展呈現科技實力

在2018台灣醫療科技展中,桃園醫院亦有另外三個主題:生物光能共振檢測、愛滋病防治宣導及健康管理中心,各自透過不同的科技醫療應用,來改變病人及醫療護理人員的工作效率。

而除了桃園醫院外,各大醫學中心、科技廠商、輔具廠商也都將在今年度展覽中呈現最新的科技醫療應用,共同讓台灣擁有更好的治療、照護效率。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鈞煥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