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仔細思考一番,若沒有發明電梯,那麼像凌雲閣這類高層建築的建設,也是無法完成的任務。電梯撤去後,入場者要抵達最上層,必須辛苦地一步一步爬樓梯,不過凌雲閣的建設,還是揭開了之後高層建築時代的布幕。
那麼,世界第一台架設的電梯是在何處?何時?又經由何人之手呢?是1857年(安政4年)於紐約五層樓高的大樓,由艾里沙‧歐提斯(Elisha Graves Otis)設置,這也使得人類長久以來向高度挑戰的夢想成為可能。實際上,電梯的出現也讓建築物逐漸邁向高層化。其所創設的歐提斯公司,於一1931年(昭和6年)在當時世界紀錄最高的紐約帝國大廈(102層樓高,高度為381公尺)內,設置了74台電梯,一分鐘的速度可達360公尺。❷
受到反對的高塔風景
前文提及的艾菲爾鐵塔,當初在建設時,曾在知識份子之間掀起一股反對運動,被批判為無用之怪物、發狂的金字塔。然而到了今日,卻已經無法想像缺少艾菲爾鐵塔的巴黎會有怎麼樣的街景。
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呢?田口武一工學博士分析指出,原因或許在於一種「習慣的美學」,❸也就是因習慣而減少了違和、失調的感受。確實,經年累月之後,可能會產生「移情作用」。毋庸贅言,原因也包含了時代的價值觀、周邊環境的變化,以及鐵塔與建築物的設計等,但是以人們的心理因素作為出發點,實在是饒富興味的分析。
1910年(明治43年),和歌山縣的風景名勝——和歌浦的奠供山,由飯店望海樓設置了日本最初的觀光用電梯。據傳當時,夏目漱石批評道:「一點兒也不合適,是個煞風景的裝置。」❹好景不長,觀光用電梯在六年後撤去,撤去的直接原因不明。或許將夏目漱石的批評視為馬耳東風,觀光用電梯可能會更長壽一些吧。
空前規模的鐵塔建築
談到好景不長,近代的高塔說巧不巧,彷彿都被厄運纏身。前述和歌浦的觀光電梯壽命短促,淺草的「十二樓」也在關東大地震時毀壞崩塌。
大阪的通天閣於1912年(明治45年)誕生,由350噸的鐵材建成,高75公尺,為一大娛樂設施「新世界」的象徵。利用內國勸業博覽會留下的廣大土地,同時也是大阪政界及財界主辦的計畫,鐵塔的規模可謂盛大空前。
通天閣的命名者為漢學家藤澤南岳,藤澤氏也是口腔清涼劑「仁丹」的命名者之一。鐵塔建設過程中,正如同名稱一般,彷彿可以通抵天庭,成為浪花之子❺的關注目標。一開業,便車水馬龍、往來如織,十分繁盛。
通天閣也發行了數種美術明信片,其中有宣傳文句如下:「不僅可以看見住吉與築港,就連市內景色也幾乎盡收眼底。」此外,也有霓虹燈點綴的絢麗夜晚,宛如幻想的景色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