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無法承受的矛盾情感
哀傷和抑鬱,可以被認為是應對喪失的兩個不同的通道。那麼,為什麼同樣經歷喪失,有些人可以進入哀悼,去哀傷自己的喪失,而有些人卻進入了抑鬱的通道呢?弗洛伊德認為,我們之所以不能哀傷,是因為我們對喪失掉的愛的客體充滿了太過於復雜和矛盾的情感,尤其是與攻擊有關的情感。當我們不能承受這些矛盾的情感時,我們就關閉了哀傷的大門,進入了抑鬱的狀態。
C和男友共同感覺兩人的距離越來越遠,走不下去了,和平分手,是兩人共同做出的選擇。
而Z和男友的關係就複雜多了,男友脾氣暴躁,時不時會對她拳打腳踢。但Z並不想和男友分手,想要讓暴力冷漠的男友變成一個溫暖懂愛的男人,最終分手。Z心裡充滿委屈,對男友既憤怒,怨恨,又渴望,不捨。正是Z內心當中對男友強烈的矛盾情感讓她走向抑鬱。在對喪失的客體矛盾的情感狀態中,Z把又愛又恨的男友內化到了內部,這個喪失的又愛又恨的客體就變成了她自我的一部分。這就是為什麼她會自責,自我攻擊,她在攻擊的其實是讓她又愛又恨的男友。
抑鬱的根源在嬰兒期
有些讀者看到這裡可能會疑惑,並不是每個經歷喪失,並且對所喪失客體有強烈矛盾情感的的人就會抑鬱啊。是的,抑鬱的根源在嬰儿期,成年生活中出現的喪失會激起早年沒有被處理的喪失傷口,也就是說,那些在抑鬱的人,或者被診斷為「抑鬱症」的人,在早年是經歷過某些未被處理的喪失的。
在動力性取向心理諮詢中,諮詢師會關注來訪者早年史中是否有未經處理的,他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喪失創傷:母親的抑鬱,情感上的忽視,創傷性分離等等,並對其進行工作。值得注意的是,Klein提出,喪失本身不是決定我們是否會抑鬱的原因,承受喪失及它帶來的各種情緒痛苦的能力才是關鍵——我們能不能承受失去的痛苦,被拋棄的痛苦?或者我們是否會否認它,逃避它,投射它,讓自己不去感受它?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簡單心理(原標題:分手後走入憂鬱,心理師告訴你問題出在嬰兒期)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