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千萬人之中遇見你所要遇見的人,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的無涯的荒野裡,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那也沒有別的話可說,惟有輕輕地問一聲:「噢,你也在這裡嗎?」—— 張愛玲《愛》
每個女性在閱讀曠世才女張愛玲的文字時,總能在某個角落找到曾經的自己,而她的文字總是沾染著一種哀傷的菸草味,那是動盪時代的痕跡,也是張愛玲她自己。張愛玲出身名門,作為一個接受新教育的新時代女子,她獨立自主、強大而美麗,一生寫下無數愛情故事,《傾城之戀》、《金鎖記》、《半生緣》……每個故事都直達心中最柔軟之處,然而,張愛玲經歷的兩段感情都不甚美好,那個以為剛巧的人好像都不那麼剛巧,生命中最後的28年,她與孤獨一同度過。
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花來》胡蘭成
那一年,胡蘭成38歲,張愛玲24歲,擅長調情的鳳凰男走進了高貴孤絕的才女的生命中。胡蘭成是極有才華的,能與她談論詩詞,交換彼此對世界的見解,他是穿梭在花叢中的蜂,而她是初綻放的紅山茶花,才子與佳人本應般配,但蜜蜂終是不願單戀一枝花。他們相戀一年,結婚三年,胡蘭成出軌了。
說起來,他與張愛玲的戀情也是出軌,為了娶張愛玲而與第二任老婆離婚。紛亂的世代,人人都在逃難,就算是夫妻也聚少離多,胡蘭成前往武漢,沒能忍住寂寞,或者是本性使然,他在醫院期間誘惑了一名17歲的護士,並與她同居;一年後逃往溫州,又勾搭上年輕寡婦范秀美,也與她同住。逃亡期間,他用的是張愛玲的錢,消耗著張愛玲的愛,1947年夏天他們分手。
胡蘭成曾說過那句著名的情話:「我只覺得世上但凡有一句話,一件事,是關於張愛玲的,皆成為好。」張愛玲也為他「變得很低很低,低到塵埃裡。但心裡是歡喜的,從塵埃里開出花來」,而花終究是會謝的,伴隨著對於愛與婚姻的期盼,一併萎謝了。
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飯粘子,紅的卻是心口上的一顆硃砂痣。—— 張愛玲 《紅玫瑰與白玫瑰》
也許愛,不過是歲月》賴雅
在美國遇見賴雅時,他已經65歲了,是一個不怎麼有名的劇作家。張愛玲自己也說,如果他年輕幾歲,不一定會看上自己,再婚那年,她36歲。有人說他們是為了經濟因素而結婚,也有說是為了身份問題(逃難至美國需要公民證久居),或許兩個原因都有,兩人之間仍是先相戀而後結婚的,張愛玲甚至婚前就懷上了賴雅的孩子。
雖然有了孩子,但是張愛玲沒選擇生下來,而是把胎兒拿掉了。在美國的生活支出病不允許兩人再撫養一個孩子,不少張愛玲的粉絲對此十分不滿,但或許張愛玲對於孩子也是抗拒的。她的父母沒有給她一個溫暖的家庭,她甚至沒有感受過父愛(她父親只知道吸食鴉片,甚至拘禁她半年),在《小團圓》的結尾她說:從來不想要孩子,也許一部分原因也是覺得如果有小孩,一定會對她壞,替她母親報仇。
夏志清曾在書中說張愛玲的晚年家庭生活是「陰鬱沉悶」的,照顧中風癱瘓的賴雅耗費了她所有心力,為了賺錢負擔兩人的生活費,張愛玲寫著她不喜歡的劇本,甚至為了編制電影劇本回到香港取材,卻因為電視劇拍攝問題,她拿不到錢,不能買到回程的機票,她寫信給賴雅說,自己只想儘快結束在香港的工作,哪怕現在寫劇本已經寫到眼睛開始流血。
愛著的並不一定擁有。擁有的並不一定愛著。也許你很幸福,因為找到另一個適合自己的人。也許你不幸福,因為可能你這一生就只有那個人真正用心在你身上。很久很久,沒有對方的消息,也不再想起這個人,也是不想再想起。—— 張愛玲 《一別一輩子》
賴雅死後,張愛玲再也沒有投入新的感情,也許是年紀大了,又也許是對於愛已經喪失信心。陰鬱的童年生活讓她缺愛的同時,對愛有著不同的見解,她曾說:「我以為愛情可以填滿人生的遺憾,然而,製造更多遺憾的,卻偏偏是愛情。」對愛的矛盾,就如同她對世界的態度一樣,兩段令人唏噓的感情融進了她的故事中,而張愛玲從未可憐過自己,好似她早已料到會如此。至於胡蘭成與賴雅是不是那個剛巧的人,筆者認為,若真是那個剛巧的人,必然不會讓這樣強大而華美的女子一個人面對死亡吧。
說好永遠的,不知怎麼就散了。最後自己想來想去,竟然也搞不清楚當初是什麼原因把彼此分開的。然後,你忽然醒悟,感情原來是這麼脆弱的。經得起風雨,卻經不起平凡......—— 張愛玲
責任編輯/林安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