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店總讓人忍不住多逛一會?UNIQLO、ZARA、H&M的留客小心機

2015-11-02 14:38

? 人氣

此外,H&M在收銀台布滿小飾品貨架,讓排隊的顧客幾乎是「困」在商品的包圍圈裡。「如果不設置障礙,顧客很可能放下衣服就走掉了,」中國本土休閒男裝品牌JACK WALK陳列經理吳瀟靜說。同樣在收銀台做文章的還有C&A,用明亮而動感的LED燈妝點收銀台,大概也是希望分散人們在排隊等待中的焦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儘管同為主題式陳列,ZARA的風格與H&M可謂迥異,幾乎不像個快速時尚品牌。奢華感的白色大理石配上米色背景牆,穩重的黑色金屬框架不僅把賣場分割成不同展示區,更勾勒出秩序感。店內只有少量模特兒,商品以搭配為主,從上衣到鞋包,整套陳列。

 在名牌與量販之間,優衣庫、ZARA、H&M等快速時尚品牌走出截長補短的第三條路,就連賣場也處處隱藏此類心機——它們的陳列與銷售業績,其實密不可分。(圖/Uniqlo Taiwan)
賣場的擺放與設計,也呈現了各自的品牌風格。(圖/Uniqlo Taiwan@facebook

櫥窗奢華或神祕,展現定位

ZARA的陳列所以與眾不同,正是源於其品牌定位——用低價銷售大牌設計。因此,ZARA的專賣店也要以「大牌」形象示人。這其中最傳奇的,莫過於ZARA賣場的玻璃櫥窗。

有時尚媒體曾評價,ZARA的櫥窗比時尚雜誌更早預告趨勢。這是因為ZARA遍布全球的200多個設計師團隊和極速供應鏈,能快速把時裝週上剛剛亮相的時裝放進櫥窗裡。《衛報》(The Guardian)曾為ZARA創了新詞:McFashion(像McDonald's一樣的速度和價格製造潮流)。

不過,如今櫥窗已被證明並不是提高銷量的絕對保證。2014年底進駐上海來福士廣場的服裝品牌Hollister就是一例。這個A&F旗下的副品牌,主推南加州海灘風休閒服,目標是高中生和大學生。

Hollister的陳列設計走向另一個極端:沙灘小屋風格的店鋪,三面幾乎全是厚實的牆和緊閉的百葉窗,入口處燈光昏暗,只放了一組沙發和一些雜誌,外牆有幾塊LED螢幕,但播放內容卻是海濱風光。激烈的音樂,則讓人感覺簡直像在夜店開Party。

除了製造神祕感,Hollister的做法更被認為是刻意製造品牌的「排他性門檻」,自動驅逐那些不適合這個品牌的人。顯然,這種做法對大部份品牌來說是危險的。事實上,Hollister也沒有完全摒棄櫥窗。來福士店開業時,連續一個月都有穿著Hollister沙灘褲和拖鞋的半裸金髮男模一字排開站在店門口,熱情地同任何路過的人照相。他們只不過把櫥窗換成了真人模特兒而已。

A&F旗下的Hollister陳列賣點只有兩個:昏暗的店鋪和閃閃發光的半裸男模。

賣場陳列管理標準化

快時尚品牌商品更新週期短、數量大的特點,給陳列管理增加了不少難度。優衣庫的商品基本一個月更新一次,C&A的頻率大概是兩週一次,而ZARA則一週一次、甚至一週兩次。這背後需要強大的庫存管理能力。「如果一件衣服賣得好,庫存不夠了,就不應該再放在模特兒身上,否則反而會降低顧客對這家店的購物興趣,」吳瀟靜說。

這也是為什麼在優衣庫的擺台上,Polo衫的疊放高度要在一個水平線上,如果哪一款少了,店員要及時補充,否則少的那款會給人挑剩的感覺。為了保證每個賣場陳列的標準化,各大快速時尚品牌都有非常詳盡的陳列指導手冊,裡面的規定甚至細緻到寫出一個擺台上要放多少疊衣服。

文/郜藝、王清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Cheers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