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生畢業之後打算實習,全世界各地逛逛。他的女朋友打算出國留學。兩個人都說一個十平方米見方的空間:有桌、床就已經足夠了,他們充實到沒有時間為未知的未來而恐懼,忙到沒有時間去考慮掙多少錢才能享受,最大的夢想是買一個雷射切割機,這樣就不用和同學搶機器建模型了。
古人說志趣相投,志是目標,目標和趣味一致,的確是相處最高的要求。
第二對伉儷是同事。他們相識也是因為曾在雜誌社共事,愛情長跑了幾年,終於要結婚了。兩個人都聰明、惡趣味、毒舌。他們都只是北京普通白領,精神生活的富足遠遠大於物質的富餘。
聊到結婚的話題,女孩子說,如果你覺得水到渠成,結婚與不結婚已經沒有什麼區別的時候,那就結婚吧。如果把結婚當作人生重大改變的契機,比如開始安穩的標誌,或者改變狀態的截點,那麼還是不要結婚的好。
最後見的伉儷,年紀已經不小了。男方是個作家,一頭飄飄灑灑白長髮,身材高而挺拔,很波西米亞的樣子,說話幽默而溫和有禮,舉止紳士,又不失天真。他的女伴我也很喜歡,大氣、正直、敏銳、犀利。
相約一起吃飯,我先到,正好看到他們手牽著手一起下樓,心裡一暖。從前約吃飯,他們吃完也是手拉著手一起坐地鐵回去。這才有靈魂伴侶的感覺。
他們在一起許多年,一直沒有結婚。後來一晚在拉斯維加斯吃飯,路過一個教堂,彼此約定如果吃完飯教堂還沒有關門的話,就去結婚。吃飯完,教堂果然沒有關門,兩人結為夫妻。
這三對情侶,分別體現了我心目中最理想的三種愛情狀態:少年的戀人志趣相投,青年的戀人水到渠成,中年時候,兩人都是完整而強大的個體,可又離不開彼此。
仔細想想,這三段感情似乎不可能同時存在於一個人的一生,或者至少,不可能發生在同一個對象身上。
然而,在人生不同的時期,去尋找不同的完美的戀愛,自然要被斥為「劈腿」、「背叛」云云。可是,拋開所有社會規範與道德,並不能以成敗論愛情。
《愛在瘟疫蔓延時》裡,弗洛倫蒂諾年輕時愛上費爾明娜,後來,費爾明娜嫁給了一位醫生。在兩人都垂垂老矣的某一天,當弗洛倫蒂諾聽到醫生的喪鐘在全城敲響,他所作的第一件事,都是立刻拋棄身邊年輕的戀人,再一次向費爾明娜求愛。
這並不是一個關於忠誠的愛情故事,弗洛倫蒂諾在與費爾明娜分手之後,身邊從未間斷過愛情與豔遇,費爾明娜也沒有恪守對於丈夫忠誠的承諾。然而,馬奎斯要講的,並不是關於從一而終的平淡的故事,而是在經歷了所有的混亂、恐懼、災難、不堪、挫折、極度興奮、沮喪之後,人依然有愛的能力。
當故事的結尾,兩個相依為命的老人,決定在海上漂流到永生永世時,那依然是我聽過最美的關於愛情的誓言。
*作者為中國當代青年作家,現任《新周刊》副主編。自一九九七年從事文學創作,已出版包括《打開天窗》、《正在發育》、《邪童正史》、《第一女生》、《我承認我不曾歷經滄桑》等十部作品。本文選自作者與閻連科合著之《兩代人的十二月》(印刻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