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了《福爾摩沙三族記》之後,最常被問起的是:「你的小說中,哪些是真,哪些是假?」
我的標準答案是:「除了與瑪利婭直接相關的,其他所有的情節都是真的。」
在我的理念之中,包括鄭成功的自殘而死,也是真的。因為史實不見得見於史書。
在這本《傀儡花》之中,我創造了「蝶妹」這個角色,既是串場,又代表我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台灣是族群融合的大熔爐,本書背景之瑯嶠已是典型代表。經過蝶妹的串場,我才能把一八六七至一八六八年之間的台灣府─打狗─瑯嶠連結起來;也才能把當時台灣各族群(傀儡番、平埔、客家、福佬、洋人)與清國官府串連起來。
本書中,我所寫的有關正史人物的時空資料,如李仙得、劉明燈、必麒麟、卓杞篤等的行程,幾月幾日到某地(社寮、柴城、大繡房),甚至幾點開船,戰爭的經過,和談的安排,幾乎都是依照正史的資料寫的。
但是正史的史料有時不一定齊全,特別是台灣原住民文字記載極少,而部落之口傳歷史,容易有分歧(例如,卓杞篤以後的斯卡羅頭目繼承人有幾位,名字為何,都已難有共識)。甚至以廟宇為中心的漢人移民歷史記憶,也常見扭曲(見拙作〈錯亂的台灣民間歷史記憶〉,《島嶼DNA》)。我認為,那就是小說可以發揮的空間了。例如本書之中,潘文杰被卓杞篤收養的經過,以及蝶妹在南岬之盟的角色。那是為了增加小說的可讀性,但對本書的史實主幹,不傷大雅。
潘文杰是台灣近代史的原住民大人物,也是原住民與官府互動的代表性人物,現在還有許多後代住在屏東縣。但是潘文杰的身世在史料及書籍卻有許多不同的說法。例如:
一、潘文杰的父親是統埔客家人,殆無疑問。但是,是姓「任」(屏東縣誌),還是姓「林」(潘氏家族認為姓林)?本書自然尊重家族後人說法。
二、潘文杰的母親是豬朥束公主,此說是楊南郡先生在探訪潘氏家族之後提出來的(見《斯卡羅遺事》)。現在已成共識,本書自不例外。
三、但是潘文杰何時被卓杞篤收養?潘氏家族認為是「很小的時候」。但這一點我以為尚待證實。潘文杰生於統埔,應無疑問,但他也住過射寮(這個說法我得自潘氏後人)。又如,我有幸見過潘家的神主牌,但與楊南郡的鉅作《台灣原住民族系統所屬之研究》之記載,潘氏家族接受訪談時的敘述,三者也都有所出入,那更遑論潘文杰本人的幼年生活了。
在本書中,我寫潘文杰被收養應在十幾歲之時,有下述理由:從各家的訪談,潘文杰本人應該福佬話與客家話都說得很好。因此應該是先會說漢人語言後,才被收養(當年原住民部落與漢人社會為咫尺天涯,不似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