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忙碌,時常因為工作或應酬忽略如何健康飲食,因此肥胖、高血壓與相關的代謝疾病也逐漸發展成現代的文明病。但日積月累所養成飲食習慣才是影響我們健康的關鍵,時常有人問到:「你都六點吃飯,晚上不會又肚子餓嗎?」但其實以一個正常生活習慣而言,晚上也許來杯熱牛奶或熱豆漿幫助睡眠以外,幾乎不會再有想吃宵夜的衝動。由此可知,平日生活習慣也是引領我們健康的關鍵。
此外,過去也有人提到人的身體就好像是一間銀行,若每日一點一點儲蓄,老年時,便能自在的享受退休人生。當然,這例子並非是社會全貌,但也有它的道理,如何活得長壽是相當重要的課題,但如何活得快樂與健康?似乎是我們更需要關心的事。
國衛院老年醫學研究組的陳慶餘教授在《談老年人養生保健之道》一文中也有提到過去針對患有高血壓、糖尿病及中風者進行壽命的分析,發現這三種慢性疾病的患者中年齡層平均餘命與健康餘命均明顯較非患者為低,而更重要的是慢性疾病會直接性的影響他們生活品質,因此作者也提出養生保健之道不僅是要長壽,更重要的是如何活得健康。
最基礎的養生之法,當然就由我們日常飲食開始,現代人的飲食相當習慣「想吃什麼,就吃什麼。」但其實,吃飯也是相當講究「先來後到」,舉個例子來說,現代牛排店或火鍋店,通常都有飲料與冰淇淋無限品嘗,因此,有不少的小孩養成了飯桌的第一口就要喝冷飲或是冰品,無形中這個小小胃囊裡面就被飲料與甜食佔滿了,如此便大大縮小了去攝取其它好食物的空間,更重要的是日積月累下來就養成飲食習慣。
比較好的飲食方法是坐在餐桌以後,先來一碗開胃湯,再來再吃一點清淡的蔬菜,當胃已經填滿大半以後,我們在開始享用主食,最後在補充肉類的菜餚,如此一來,便可以輕易地迴避掉油脂過多的問題,同時也能確保膳食纖維夠多。
對於家中若是有特殊營養照顧需求者而言,這也是相當好的參考方法。此外,由於現代人大多外食,像是排骨飯、雞腿便當,甚至湯品也都是高鹽、高油所組成,無形中反而更增加身體負擔,因此,購買前除了多注意衛生環境以外,多思考今日的飲食調配也是相當重要的。
實際說起來,餐點品嘗順序的調整可能只是上菜時機的微調,但若真的能因此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對於健康而言,可是有不錯的改善。不妨從明日開始,就為自己或家人在飲食上做一點小小的變化,或許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驚喜。
本圖/文經授權轉載自樂活健康誌(原標題:飲食也有先來後到? 餐點前後順序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