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最誇張的說法,少年十字軍多達3萬多人。中世紀經常發生像這樣的少年十字軍動亂,1212年在德國,一名年僅10歲、名為尼古拉斯(Nicholas)的少年,也曾引領少年十字軍,翻越阿爾卑斯山前往熱那亞,最後無功而返。
史實的記載不禁讓我們聯想起,也許《花衣魔笛手》中的魔笛手就是少年十字軍的煽動者,而消失的孩童則是那些在地中海被販為奴或罹難的少年十字軍們。
吹笛人變奏曲中,十六世紀的戰爭與背叛
除此之外,有專家認為,這些孩子們可能是被慶典上歡欣鼓舞的氣氛所感染,或是染上了舞蹈病(亨丁頓舞蹈症),在跳舞的過程中發生意外而死亡;也有人說,他們也許是為了開拓德國東部殖民地而離開的年輕人。
眾說紛紜之中,並無確定的版本,唯一可以確定的是:哈梅恩市在1284年6月28日發生過成人及兒童大量失蹤或死亡的事件。在事件過後,每當哈梅恩市遇到重大的政治或社會事件,就會將《花衣魔笛手》的故事重新加油添醋,直到被格林兄弟所採錄。
因此,愈接近故事初期的版本,故事結構就愈簡潔。在早期的版本中,只有出現吹笛子的男人,但到了約莫16世紀,就被灌上了「鼠疫」的情節,而由此可知人們對於鼠疫造成的黑死病有多麼懼怕。這個由「鼠疫桿菌」(Yersinia pestis)造成的傳染病,其傳播媒介就是寄生於老鼠身上的跳蚤,史上最恐怖的鼠疫大流行發生於14世紀時的歐洲,短短4年內就奪走全歐三分之一的人命。
兒童及青年大量失蹤的傳說,流行於當時歐洲各地,但為何獨獨哈梅恩對這個傳說如此執著?有什麼特殊的歷史背景嗎?16世紀的哈梅恩,除了天然災變以外,與德國其他地區一樣,飽受宗教戰爭的災禍。當時痛苦的下層民眾,深感自己被無能又自私的統治階層背叛,才將《花衣魔笛手》的故事改為捉鼠人被市政府背叛的情節,以達到代理滿足的快感。
但是統治階層當然不會對此無動於衷。長久以來,哈梅恩以水車聞名,在其市旗上還能看見水車磨坊中石磨的身影。當時以製粉業為經濟基礎的城市,會將收成的穀物加工成麵粉保存,過程中若出現老鼠猖獗的傳聞,將會造成致命的經濟衝擊。因此,哈梅恩當局對這則故事非常敏感,企圖把故事主旨轉為強調「遵守約定」,並把故事的負面形象轉嫁到身為底層人民的流浪樂手上。
作者介紹| 朴信英
閱讀和寫作是她唯一的興趣。進入韓國淑明女子大學後,她更下定決心要創作出一本大河小說,因此選擇了歷史作為副主修,然而她幾次投稿卻屢屢失敗。她決定重新回去當一位稱職的讀者,長時間內她一邊工作養活自己,一邊努力閱讀。並以「黑色洋裝」的暱稱開設了部落格,著筆寫自己的文章。這些文章卻在不知不覺間積累成了一本書,她致力於歷史短文的寫作,記錄文學、歷史與人文。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商周出版《童話裡隱藏的世界史》
責任編輯/陳憶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