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年前荷蘭人引進首批121頭耕牛 教平埔族牛耕技術

2017-05-01 16:30

? 人氣

300年前荷蘭人引進首批121頭耕牛 教平埔族牛耕技術

300年前荷蘭人引進首批121頭耕牛 教平埔族牛耕技術

記者黃芳祿/台南報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南市佳里區北頭洋山麓是荷蘭人首批引進耕牛的地方,楊俊陞說臺灣現代史料記載,300多年前,首批來台數量是121頭荷蘭牛,經長年繁殖後分散在全台各地耕田,擔任臺灣各農村時代耕種、運輸重要角色。


臺南市蕭壟社北頭洋發展協會理事長楊俊陞1 日指出,荷蘭人治臺時北頭洋山麓是塊高地,高地上建有望高樓,可以眺望和監視整個臺灣海峽和內海船隻。


臺南市蕭壟社北頭洋發展協會理事長楊俊陞。(圖/記者黃芳祿攝)


西拉雅平埔族人就分散住高地附近,腳程快的平埔族人抓水鹿取下鹿皮賣給荷蘭人為生,楊俊陞說,荷蘭人把大批鹿皮運往鹿港用海運轉到歐洲等地販賣牟利,鹿港地名從此而來。


平埔族替荷蘭人抓水鹿換錢,楊俊陞說他從臺灣史料中記載獲知,荷蘭人透過平埔族人把水鹿逐年抓完後,用船隻引進121頭耕作牛進到臺灣來最主要是教那時候的平埔族人如何用牛耕田種植。


楊俊陞還說,北頭洋山麓下平地(見主圖)就是臺灣最早期插秧耕種稻米的地方,現在還可以看到山麓和平地及荷蘭井。


身為平埔族後裔,楊俊陞肯定臺南市長賴清德和一些研究臺灣史學者,致力保護平埔族發源地北頭洋,但要更深入了解最高期西拉雅文化,楊俊陞建議,應該到荷蘭或歐洲等國家級博物館找尋300多年前有關平埔族文化等資料回臺做佐證。


楊俊陞說長年來他有在尋找失落的平埔族文化或古物,但限縮於自已身份是平民,若臺灣政府派員到歐洲尋找拍攝或錄影古資料,拿回來供日後北頭洋一帶建造平埔文化館,能讓臺灣人、平埔族人了解西拉雅系平埔族文化由來。


楊俊陞補充,為何荷蘭等歐洲國家有收藏300多年前平埔族人古文物資料,主要是荷蘭等歐洲國家在早期航運發達,傳教士或商人及旅人來過臺灣福爾摩沙這塊寶地,他們有航海日誌會有記錄些或蒐集相關資料。而這些寶貴資料可以填補成立平埔族文化館時當佐證。

本文經轉授權自台灣好新聞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