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臺灣原住民族歷經「番」到「高砂」到「山胞」再至今的「原住民族」,期間歷經2次的修憲的原運激烈的抗爭,終在1997年第4次修憲時將有集體權概念的「原住民族」入憲。原民會主委 夷將‧拔路兒表示在這過程當中有『兩關鍵人物』扮演重要的腳色。
1984至1994年最令人感動的是當時剛解嚴沒多久,首先感謝當年全國各地兩三千名各族族人團結參與抗爭團結一心上街頭要求正名的決心與毅力,,並且當時的立法委員,國大代表雖然有不同的聲音,但為了原住民族的正名超越一切同上街頭為原住民權益發聲。如果沒有李前總統登輝聽到原住民的聲音並支持為『原住民而非先住民或早住民』,也不會有今天的原住民族正名。
主委表示對於各部會對於原住民族認同感提升的氛圍以及所帶來的意義,為紀念將山胞「正名」為原住民族的這一段歷史,2005年將每年的8月1日賦予為「原住民族日」,尤其蔡英文總統在105年8月1日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後,各部會對於原住民族逐漸釋出善意,原住民自我的認同感也逐漸提升。
正名權的歷史:蔡英文總統是亞洲第一位願意代表政府向原住民族道歉的國家元首,3年前立法院通過原住民族語言發展法更帶來很重要的關鍵,原住民族的語言也是國家的語言,並且族(母)語的老師受聘方式比照正式授聘教師資格。
土地權的保障:今天原住民保留地的申請不用在花5年的時間,只要備齊資料就能讓祖先傳下來的土地得以傳承,不會再有當年國民政府強收的國有地。
正名權的權益:比如人名、地名、學校以及文化健康站等回復傳統名
在這特別且意義重大且深遠的日子裡,主委對各原住民族群及青年說:只要目標確立了,對的事情堅持且盡全力去做就一定會成功,因為當初我們23個人的堅持且盡全力去做,能有今天我們也很欣慰及開心。
前人辛苦種樹,後人乘涼,原住民族有今天的主體地位,希望8月1日原住民族日能給年輕一輩的原住民青年帶來一個存在且驕傲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