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農循環經濟前進校園 「新食育教室」成型

2021-11-16 14:19

? 人氣

糧農循環經濟前進校園 「新食育教室」成型。(圖/福壽實業提供)

糧農循環經濟前進校園 「新食育教室」成型。(圖/福壽實業提供)

走過塑化劑、餿水油、問題肉、毒蛋風暴⋯⋯台灣每幾年爆發食安危機,似乎已成常態。民眾最常問:「還有什麼是安全的食物?」連帶也對農產品產生疑慮。為了扭轉台灣人對飲食的不安,「食育力」的培養,已成近年新共識。從名人倡議、民間團體響應、到政府力推「食農教育法」立法,不僅目標創造食物的影響力,更希望從根本做起,從校園真正落實在地低碳的飲食習慣。

產業上,百年企業「福壽實業」更以「糧農循環經濟」,創造農業新價值,不僅成功獲利,更讓環境永續。為將「食」與「農」的連結新觀念從小扎根,福壽與未來親子學習平台共同合作出版「食物變變變:神奇的農村之旅」兒童繪本,並贈閱超過1,000冊給全國80所食農教育重點學校,為教學現場提供助力。今(16)日公益捐贈記者會上,特別邀請農糧署署長胡忠一、國教署簡任視察陳慧玲、福壽實業董事長洪堯昆、循環台灣基金會黃育徵董事長、食農教育典範學校新北市海山國小林瑞昌校長、未來親子學習平台社長許耀雲一同出席,為糧農循環經濟落實校園、成就下一代永續精神作美好見證。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食物浪費助長氣候危機,「糧農循環經濟」是解方

根據聯合國環境署最新發表「糧食浪費指數報告」指出,全球每年浪費近10億噸食物,且有8%-10%溫室氣體排放量與食物浪費有關。因此,食農教育並非只有了解從產地到餐桌、認識食物的源頭這麼簡單,更是惜食、友善環境的實踐。因此,農業循環轉型是一個重要發展趨勢,從生產面達到資源再利用,減少產製過程中的副產物或廢棄物,進而減少破壞,提高糧食的供應量。

投入循環經濟多年的福壽實業,洪堯昆董事長指出,為了善盡社會責任,公司特別成立生技部門,研發動物排泄物發酵的菌種,製造有機肥料,以「糧農循環經濟」友善大地。他認為食農教育是一種素養,期待透過學校教育的潛移默化,建立人與食品、土地的關係,對農糧生態的進一步認識,而福壽更積極推動農業循環再利用,希望透過「食物變變變:神奇的農村之旅」兒童繪本的出版,讓學生更進一步了解糧農循環經濟的重要性,從「適時擇食」的觀念開始,進一步對環境更友善。

喜歡這篇文章嗎?

陳又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