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政部27日發函,部長林右昌更上火線,要求台中市政府暫緩標售土地,以避免帶動房地價飛漲,更稱台中是全台僅次雙北房價負擔第三高城市,應將土地用作社會住宅或公共空間。不料內政部上午才發文,下午就為「誤植數據」道歉;前後數據在土地面積部分就相差逾7倍,凸顯了中央行政的疏忽。
台中市政府將於3月初標售第13、14期抵費地,以償還公共設施開發成本,並減輕每年約3.68億餘元貸款利息壓力。其實地方政府標售抵費地還債,是行之有年的方式,全國各地不分黨派皆然,且只要經評議委員會及重劃委員會等第三方公正單位與專家評定,此舉完全合法。另外中市府這次標售土地完全避開社會住宅用地,且盧秀燕市長上任後社宅總戶數已達10189戶,開工也已破6000戶,社宅推動力道並不俗。
內政部既然要指教台中抵費地標售,就應將全台各縣市數據一次公布,唯獨只提供台中的數據,讓人懷疑是否刻意針對?何況還誤植數據,更引發各界嘩然,不禁質疑中央政府的行政能力及背後的動機。
內政部原先指稱台中市政府2019至2023年底,公開標售區段徵收可處分建築土地及市地重劃地區抵費地,標售總金額達1691億元、面積超過37萬6千坪。後來林右昌火速致歉,表示業務單位提供的數據誤植;更正後的數據為,台中市近5年標售總金額504億元、土地面積5.3萬坪。兩者土地面積相差破7倍,金額也超過3倍。
對於這起事件也引發三個層面的問題:正確性、公平性、政治性。首先,內政部與部長林右昌本人公開抨擊台中市政府卻誤植數據,缺乏「正確性」就已站不住腳;再者,如果中央政府怕房價漲不希望地方政府賣土地,那就應該凍漲房價,並修法讓全台縣市統統不准賣,而非獨獨針對台中市,這樣才符合「公平性」原則。
還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的是,地方政府會需要賣地籌措財源,追根究柢與中央預算分配脫不了干係。台中是全台第二大城,每年繳近2千億元的稅,前瞻預算補助卻僅拿到228億;反觀高雄,人口比台中少卻拿了1265億元,台中只有高雄的5分之1。此事不免引發政治性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