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AI課程結合醫療大數據 助台灣人才掌握未來30年競爭力關鍵
以精準醫療為出發點 擁抱開源讓AI應用在全台「遍地開花」
台灣微軟與臺北醫學大學(以下簡稱北醫)於今(4)日正式宣布啟動「AI人才培育計畫」,將由微軟提供包含資料科學、大數據、AI等學科教材,結合北醫既有的醫療資料庫,讓學生藉由線上線下整合課程、微軟提供的數位認證機制與「Datathon」實作項目,培育AI人才並與全球接軌。
產業需求激增8倍 AI人才培育將成為競爭力關鍵
全球知名研調機構 Gartner (顧能)預測,AI將是2017年科技發展主流[1]。行政院日前拍板的「我國AI科研戰略」更編列5年160億元預算執行AI五大策略。根據LinkedIn發布的首份《全球AI領域人才報告》顯示,過去三年間全球AI人才需求激增近8倍、達到44萬人[2]。
開發AI應用需要倚重大量的數據資料作為基石,而台灣在全球122個國家中排名全球第一的資料開放指數(Open Data)[3]將成為一大優勢。台灣人才能否把握AI趨勢與完整資料庫的優勢,在全球數位轉型的風口浪尖上紮穩腳步,也將決定台灣未來30年的競爭力關鍵。台灣微軟首席技術與策略長丁維揚表示:「AI是目前微軟首重的核心策略之一,而台灣各大產業身處在數據驅動競爭力的時代,對於大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及AI人才的需求將與日遽增。希望透過本次與北醫合作,利用微軟首創兼具資料科學、大數據、人工智慧等完整課程資源,培養具備產業應用即戰力的AI種子人才,不僅填補國內市場供需缺口,並襄助台灣人才與世界接軌。」
啟動AI人才培育計畫 因應高齡化社會醫療需求
繼今年五月宣布與資策會合作的「資料科學家計畫」後,台灣微軟再度將課程資源帶進校園。丁維揚接著強調:「北醫作為國內重要的醫學專業機構,積極善用既有資源、擁抱數位轉型。目前北醫已率先試行智慧醫療體系,配合完整的醫療資料庫,為發展AI應用奠定深厚的根基,也成為微軟在推行校園AI人才培育時的最佳資源共享夥伴。」
隨著全球高齡化帶來大量的醫療照護需求,台灣相對完善的醫療體系及數位資料,也將成為醫學領域發展AI的重要奠基與機會點,解決目前懸殊醫病比例對醫療體系造成的負擔、進而提升醫療品質,例如經由機器深度學習快速檢測疾病、運用機械手臂進行微創手術等,成就更廣泛的產業應用情境。
以精準醫療為首波目標 推動AI人才於各領域遍地開花
目前擔任臺北醫學大學管理學院諮詢委員的前行政院長張善政曾提出台灣取得數位轉型先機的四大重要關鍵:資通訊翻轉所有產業、大數據帶動精準醫療、物聯網改造傳產生態鏈、邁向人工智慧 2.0。張善政表示:「台灣要在AI時代占有一席之地,首重AI人才的培育及養成。本次合作希望透過微軟完整、前瞻的AI課程及教材,讓北醫的學生與國際接軌並接受系統性的培訓,北醫將以具備完善資料庫的醫學開始,透過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達成提升醫療精準度的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