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雲端網路能力的提升以及硬體效能的增加,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慧普及化不在困難重重,且許多成熟的技術唾手可得。而在醫療領域當中,也有許多突破性的應用發展。傳統病歷僅侷限於當事人與治療醫師有特定價值,但如果將數十萬甚至數百萬的病歷資料彙集在一起,配合資料分析技術與整合人工智慧觀點,將有難以估計的價值。
巨量資料分析,對經驗較為欠缺的醫生格外重要,因為傳統紙本病歷資料缺乏有系統的整理,更無法和其他病歷資料產生連動性,更缺乏查詢的便利性,如果改為電子病歷,即使病患的病情超乎醫生的經驗範圍,醫生仍可透過電子病歷的巨量資料分析結果,更有針對性地為病患看診,和病患的溝通更加方便快捷,大大節省了醫生「問」的時間,甚至能減少更多臨床誤判的機率。
北醫大人工智慧醫學組織近期邀請到臺大醫院復健科吳沛燊醫師分享臨床人員如何開啟資料科學的道路,吳沛燊醫師指出臨床人員往往面對許多複雜且不必要的制式化作業,倘若能透過程式與人工智慧協助,將可以簡化許多流程,而能有更多的時間專心在照顧病人身上。對於醫師而言不僅可以增加臨床的工作效率也能快速累積臨床經驗而漸少錯誤率。
吳醫師指出,人工智慧的興起對於醫療人員其實不用擔心有被取代的風險,如果能了解如何善加運用工具,更能夠增加自己臨床的競爭力,舉例來說對於經驗欠缺的年輕醫師,如果能透過數據分析來整理教授級主治醫師的判斷法則與給藥方式,將可以增加年輕醫師的學習機會與縮短時間,而對於繁瑣的病歷撰寫工作,也可以透過自動化文本處理來協助撰寫病歷再由醫師確認即可,這些應用都可以大幅度增加臨床醫師的工作效率。
未來,北醫大人工智慧醫學組織將持續推出不同系列觀點的精準醫療活動,讓更多醫療人員了解到資料科學與人工智慧技術對於在醫療領域中不同位置奮鬥的角色有甚麼幫忙,人工智慧將持續改變現有的醫療環境,期待有更多有興趣的朋友一起了解,也歡迎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