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大學資料科學系鄭江宇助理教授表示,「政府蒐集資料目的為服務市民,從內部建立資料素養,做到橫向整合、跨部門合作,以發生火災為例,消防局就需要與交通部門橫向整合資訊,即時調控交通燈號,以達最有效率救災,資料治理中的『橫向整合』是非常重要的,而對於城市治理的資料收集過程中民眾在意的隱私問題,可以透過將資料去識別化再行傳遞」。
此外像是臺北市政府單一陳情系統「HELLO TAIPEI」透過整合民眾通報資訊,預警自動派信,並即時呈現出熱門通報排行榜。還有臺北市政府「敬老卡480點數專案」透過點數制度,年滿65歲長者每月有免費點數可搭乘交通工具、參觀藝文展館等內容,透過使用能了解長者活動樣態與需求熱區,以分析臺北市高齡長者的需求,研擬更多元的配套措施。
對於目前政府在資料治理所作的布局,國立臺北大學大數據與智慧城市研究中心黃怡婷主任分享,「透過內政部專案研究,以一個月的手機信令資料分析人流,了解長住人口及戶籍人口的動態人流,作為未來應用預算分配、交通疏導規劃、警消資源配置等參考」。臺北大數據中心信令人口推估也發現,臺北市中心區白天活動人口比夜晚逗留人口超出72萬人,是典型就業目的地型城市,探討數據、分析資料能幫助市府更好制定相關政策。
掌握資料治理趨勢 迎向智慧城市大未來
綜合各方學者建議,未來大數據及資料治理,除了要確認資料蒐集的目標、建立層級更高的委員會及對應的法規、推動更開放公開的資料使用。蕭乃沂表示盤點出資料使用的好處與利害關係,才能獲得認同,讓人員願意執行,推廣上才更加容易。臺北大學統計學系張升懋副教授則說明國家應該成為更大的公開資料平台。
如何促進資料治理與未來臺北智慧城市發展,鄭江宇表示,首先感知節點建置夠多,才能形成「一網感知」生態系,舉例來說,臺北市街頭有許多攝影機,透過攝影機的「感知」可以做為資料收集的節點,像是車流量相關資料收集,與北市街頭的交通告示牌共連,就能呈現出即時路況,幫助行車者避開塞車或是發生事故的路段,若進一步橫向整合智慧路燈,配合尖峰及離峰時段進行路燈控管,除了能節省電費之外更能節能減碳,創造多贏。
臺北大數據中心存在更能透過整合不同局處的資料交互傳遞即時資訊,橫向整合達到「一網綜覽」,最終形成「洞察四方」,讓政府資料能有效被運用、市民對服務有感、企業能精進管理,成為三者共榮的生態體系,解決問題與滿足需求,形成真正的智慧城市。臺北大學資訊工程系張玉山教授說明,在資料治理上政府需要更完善的制度與做法,投入資源讓未來不只是智慧城市,朝向智慧國家指日可待。
(臺北市政府法務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