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資料治理 以大數據推動臺北智慧城市

2022-08-10 15:00

? 人氣

內湖科學園區通勤來源地分析,高度代表通勤人數,紅色代表自駕比例高,綠色代表大眾運輸比例高。(圖/臺北大數據中心官網)

內湖科學園區通勤來源地分析,高度代表通勤人數,紅色代表自駕比例高,綠色代表大眾運輸比例高。(圖/臺北大數據中心官網)

臺北大學資訊工程系張玉山教授表示,「在資料治理上,蒐集資料前先要確立應用在哪裡?確認應用目的才做蒐集,並注意資料安全問題,且要考慮應用層面是屬於社會大眾,不能破壞公眾利益」。全球進入數位化的時代,以資料治理強化國家發展動能成為各國政府趨勢,臺灣也運用開放資料強化智慧政府治理能量,加速數位轉型,透過資料公開也創造民間多元應用,包括衛生醫療eMask App、居住資訊HoYa網站等,將民眾日常生活結合數據資料及智慧推動,讓城市進步及更有效率,提升民眾福祉與優質生活。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資料驅動治理 政府應確認資料蒐集目標

過去資料存在於系統之下,遇到跨系統找資料常有資料不一致、新舊難辨的情況,造成組織決策的困難,因此資料的整合串聯被越來越重視及強調,而資料也不再受限於各系統。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蕭乃沂副教授表示,不同於早期資料以系統導向為主,現在則針對各種資料建立完整的資料治理計畫或方案,設定大方向、盤點資料、確認目標,以問題導向做資料驅動,透過策略推動與應用服務民眾。

組織針對資料相關事務的決策和權責,這也是「資料治理」的意義,以臺北市為例,透過各局處資料整合作為市府組織未來發展的重要決策參考依據,這些資料包括公務人員系統內部營運資料、與市民互動所留下資料,如臺北1999服務,都能成為市府作為整體發展考量有效的輔助參考及未來市政推動藍圖。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蕭乃沂副教授表示,當跨局處資料要滿足政府決策時,資料治理的需求就出現了。(圖/陳若瑜攝)
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蕭乃沂副教授表示,當跨局處資料要滿足政府決策時,資料治理的需求就出現了。(圖/陳若瑜攝)

政府積極開放資料應用 提升民眾生活品質

臺南大學行政管理系曾憲立助理教授說明,Big Data的發展很早就開始,2008年Google做流感預測就被視為開啟大眾對於數據資料的認識,臺灣也逐漸開始相關資料應用,像是智慧手機上的天氣預測及臺北等公車等APP等,都是運用政府開放資料提供加值應用,美國及歐盟等亦積極進行開放資料的推動,包括歐盟2019年開放資料指令附錄I明列六類資料為高價值資料,包含:地理空間、地球觀測與環境、經濟指標、人口統計、公司所有權相關資料及交通資料。

「政府資料開放」供民眾自由取用已蔚為國際趨勢,資料開放滿足民眾資料使用需求,促使跨機關資料流通,也提升民眾生活品質,臺北市政府為推動資料開放政策,也積極整合北市府各機關開放資料於單一入口網站,供民眾瀏覽及程式開發者應用。面對龐大資料的蒐集使用,曾憲立表示整合數據資料的委員會有其存在的必要,而個資隱私問題、民眾信任與否、加上退場機制等因素,也需要一併考量。

打造臺北智慧城市 建立資料素養與橫向整合思維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