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落實居住正義讓「住者有其屋」,總統蔡英文喊出8年要蓋20萬戶的目標,不過隨著任期過半,社宅政策推動速度似乎障礙重重。對此,吉家網不動產董事長暨房仲全聯會榮譽理事長李同榮表示,從政策面分析,廣建社宅方向是對的,但政策規劃是錯的,並點出社會住宅政策的三大盲點。
李同榮指出,第一個就是「社會輿論的盲點」。廣建社宅對所有民眾而言百分之百讃同,但蓋在你家附近?就會百分之百不讚同。
他分析,這與營建品質問題有關,假如像荷蘭丶新加坡的公營住宅品質,民眾就不會有擔心房價下跌的疑慮,混居的概念也可解決社會仇富笑貧的心態,況且沒錢的年輕人知識水平也不會比有錢人低,政府在營建品質規劃上,一定馬虎不得。
第二,「業者態度的盲點」。有些業者非常反對廣建社宅,認為會對不景氣的房地產市場雪上加霜,其實這論述是自亂陣腳。
他認為,在買不起又租不起的民怨高漲氛圍下,政府對房產政策一定不會太友善,當政府受迫於民怨與選舉因素的壓力,就會有過度扭曲市場的政策干預,業者對廣建社宅的反對,其實是得不償失,業者應該支持政府舒解民怨的社宅政策,創造政府友善的政策環境。
第三,「學者論述的盲點」。有些學者主張不要增建社宅,要活化閒置在全台80萬戶的空屋,理論上似乎正確,但這其實是最不切實際的華麗論文。
他說,現在高位的事務官大都是上行下效的技術官僚,諸多政務官又偏多由學界出身,寧願採信學者論述,在社宅政策中擬定四成數量8萬戶的比率要逼出民間空屋,移轉活化為弱勢使用的租賃社宅,實際上,執行快一年的空屋移轉政策達成率不到12%。
李同榮進一步剖析,目前的空屋大多為中大坪數,不是社宅主要需求,且閒置空屋移轉活化政策依靠包租代管補助政策推動,補貼獎勵對象並非空屋,實在是浪費公帑;再者,8萬戶若全數到位,依政府補貼預算每年需近百億,此预算15年內就能蓋好8萬社宅,永久使用,政府的規劃完全不符經濟效益。
李同榮語重心長指出,社會上年輕弱勢族群,在都會房價居高不下的環境下,買不起總要租得起,政府要解決居住正義與購屋痛苦指數的前提,廣建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政策是一定要全力推動達成的目標,4年4萬戶與8年12萬戶的目標相差甚遠,政府有必要深入了解政策規劃上的錯誤與盲點為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