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臺南之外,「海味食堂」是頻繁的造訪金門、馬祖與澎湖的結果。海島書寫能成,來自於難得的機緣,即使是快去快回的短暫旅程,但我依舊維持從容,多半只在固定的地方吃飯,重複吃且細細品嚐,有時吃了五、六次才寫下,離島的味道是在這種無必須、沒承諾的狀況下寫成。我倒是覺得如我一般的出差旅行者,即使一人成行,也能吃到有滋有味的食物,感覺這本書應該可以提供某種指南的效果。
我無法一一感謝成就這些味道體會過程中的陪伴者與支持者。但,「海味食堂」的系列文章能成為主題,馬祖、金門與澎湖文化局處的朋友一定有大功,特別是馬祖的吳曉雲處長、潘建國前館長以及美君等夥伴,而澎湖的林寶安教授,更是我重要的引路人。
《坐南朝海—島嶼回味集》的出版,還要感謝研究室夥伴與研究生的協助,其中更要多謝綉雅的幫忙,拍照、訪談、整理及種種後勤的協力,功不可沒。更要感謝志峰兄的邀請,心儀允晨對於出版事業的經營信念,最支持的方法,就是讓自己的著作成為允晨的一部份。
最後,我出身於依靠吃飯凝聚眾人的家庭,家人聚在一起,經常一口下肚,是好味是踩雷,馬上默會共知,這是成為共同體的重要條件,從這個角度來看,這本書帶有家之味的眼光,也可說是四十幾年人生,家學練功的成果集。
台菜武林的獨孤求敗—臺南知味餐廳阿潔師
江湖中另立門派,都不缺少一段故事,從阿霞餐廳脫離而出的阿潔師就是如此。要稱阿霞創辦人吳錦霞一聲姑姑的阿潔師,幾年前獨立開了餐廳,累積一生在阿霞廚房練功的實力,廚藝自是非凡。
另立門戶的知味餐廳,吸引舊識與新知,訂位排隊,通常要等上三、四個月,才能有緣進入那只有三桌的餐廳。一人掌廚的阿潔師,有個偌大的廚房,給自己最大的發揮空間,那是個應有盡有的舞台,可以直接看到桌上美食如何烹煮,只是他每晚只為三桌客人演出。臺北的大飯店以及手捧現金的投資客,曾經百般勸誘,開間大餐廳一定可以發大財。
但個小精瘦、雙眼炯炯有神的阿潔師孤傲的說,他堅持所有的味道,必須出於自身之手,他對所有的菜色負完全的責任,完全沒有將瑕疵推託於廚房新手的空間。阿潔師好像金庸筆下的獨孤求敗,「縱橫江湖三十餘載,殺盡仇寇,敗盡英雄,天下更無抗手……」。
事實上,他確實做了規模化經營的營商模式所做不到的事,於是他沒有敵手。三桌的餐廳,四位員工,一切不是衡量員工的成本問題,而是自己揮灑才能、可照顧的桌數。
在臺南,無論是阿霞、阿美或者欣欣等臺菜餐廳,一席不凡盛宴的起手式,都從香腸熟肉開始,類似拼盤的前菜,每道卻都有主菜的質量,粉腸、蟳丸、蝦棗、烏魚子、南煎肝、滷大腸頭、烏魚子與白斬雞等各自一盤,一套前菜上場,桌子已接近半滿。這套冷盤菜色,市面上也多有店家販售,但阿潔師卻示範了什麼是頂到天花板的極致表現,每道調味、每種食材,他都取用了頂級的材料。我曾經一大早就看著阿潔師在路上奔走,細問才知道是要去尋找合適的食材,原來夜晚掌廚的大師傅,跟我們一樣一大早就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