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室裡,每個學生低頭不語,安靜地沉思著該如何為手上15個永續議題排序,到底是文化多樣性、減少碳排放,還是縮短貧富差距比較重要?好不容易排出個答案,教授宣布進行下一輪是小組討論,所有人紙上的答案得從頭來過,而且必須找到彼此的唯一共識。
正以為就此打住時,教授再出挑戰,「如果你是位於東非赤道附近的坦尚尼亞聯合共和國人民,你的排序是否會不同?」、「那換成是國際企業的CEO,或是一國之首呢?」、學生們瞪大了眼,又開始陷入一陣脣槍舌戰,好不熱鬧。
這不是深奧難解的哲學課或有輸有贏的賽局理論,而是政大商學院每位學生必修的企業倫理課程,務求從真實複雜的社會、商業情境出發,在倫理的價值觀下,培養永續管理的實務教育。十年來,政大商學院各學制與學程,從大學部到碩博士班約一萬位畢業生,皆修過企業倫理與社會責任相關的必修課。
在ESG當紅之前,政大商學院早從2014年開始,便陸續在從大學部、碩博士班到EMBA課程,加入與企業倫理有關的必、選修課程,全院近1/5的師資投入相關主題教學,至今也是台灣唯一開出系列課程的商學院,而這樣齊備的規格,放眼全球一流商學院也十分少見。
「要教學生企業倫理,最大的挑戰就是不能讓他們睡著。」政治大學特聘教授別蓮蒂回憶起最初與院內老師在開設課程前的討論。於是,他們決議縮減講課時間,大量結合個案討論、模擬遊戲,學生們評價極高,尤其對有工作經驗的學生,往往有相見恨晚之感。
而啓動這些改變,竟來自信義企業集團創辦人周俊吉一個無心插柳的意外。
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
有回,他回政大參加企家班校友會,沒想到走錯進到企研所校友會,還當上會長。周俊吉自覺責任重大,以企業與個人名義捐贈政大7.2億元,6億元投入公企中心改建,1.2億則用來成立「信義書院」,推動台灣企業倫理教育。
「這筆錢可以說是推動全台灣企業倫理教育的種籽基金。」同時身兼信義書院執行長的別蓮蒂說。二十多年前,政大商學院長林英峰就想要推動企業倫理教育,但當時整體社會環境還沒有意識到這個議題的重要性,加上在教育體制內,很難撥出多餘的教師員額、經費去支持開發相關課程。林英峰的未竟之志,在彼時剛到政大任教的別蓮蒂心中留下深刻印象。
或許是願願相連,2012年時任政大商院副院長的別蓮蒂,代表到周俊吉的辦公室提案,說明1.2億捐款的運用規劃。「結果講了不到十分鐘就結束,他唯一的要求就是要有理念,做到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別蓮蒂說,這十年來信義企業集團對書院的經營目標從不干涉方向,也不要求有所回饋,「那是一種全然的尊重跟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