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電與生態的共存密碼3 花蓮鳳林誕生首座光電場受矚目 多方協力拚創生

2023-11-17 12:24

? 人氣

以保育作為回應地方質疑 敦親睦鄰發揮正面影響力

協助光電場維運的工作人員黃小姐認為,光電場設置前都有按法規召開座談會,很多地方民眾不懂也沒有嘗試去了解,加上鳳林在地年長者居多,對於資訊的吸收較慢。事實上,光電場將原本閒置的土地活化,對整體的環境發展相信是正面的。她以自身的工作經驗分享,表示太陽能板只能用清水清洗,用化學物質清洗反而會破壞光電板,而且場內每年都會檢測水質及土壤,在場內工作時也常常看到雉雞、山豬等動物的足跡,自己甚至時常採太陽能板下的野菜葉回家烹調,代表生態其實沒有受到光電場的影響,地方居民反彈的聲音也因此也越來越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主任技術員曾柏仁也指出,生豐案場從開發、施工到現在營運期,持續補助鳳林鎮公所在各社區健康站舉辦的老人律動、手工DIY等課程,並贊助老人共餐的費用,同時也協助萬榮鄉的急難救助,此外,更不定期贊助中興部落、支亞干部落的社區硬體及豐年祭、感恩祭、百年校慶等活動,藉由提供符合鄉親需求的課程和日常生活用品等需求,以最實際的協助協助地方發展。

生豐案場從開發、施工到現在營運期,持續補助鳳林鎮公所在各社區活動,提供滿足鄉親需求的課程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圖/擷取自業者網站)
生豐案場從開發、施工到現在營運期,持續補助鳳林鎮公所在各社區活動,提供滿足鄉親需求的課程和日常生活用品等。(圖/擷取自業者網站)

提升就業機會  合理選址不影響觀光以爭取鳳林人認同

關於光電案場對鳳林的整體影響,維運人員表示產業能留下年輕人在地工作,像是興建工程、光電工相關,或是光電板清洗、除草等項目都需要人力,相關工作機會都盡量保留給在地人,對提升就業幫助不小。曾柏仁以自身為例,從東華大學光電工程學系畢業後,學以致用進入鄰近的案場工作,不僅不用離鄉求職,更是實際參與台灣能源轉型的過程,這類型產業前幾年都在西部或南部,相關專業只能到外縣市才有工作,因為生豐案場才能留在花蓮。而花蓮縣政府推動「低碳永續家園」的理念,發展太陽能發電,以無汙染、永續性方式提供花東地區永續乾淨能源,雖然過程中可能會因為「不夠了解」讓民眾產生誤解,但只要持續與民眾溝通,建立資訊公開的平台,就可以解除民眾的顧慮及擔心。

鳳林鎮觀光旅遊發展協會李美玲理事長認為,有些汙名化和錯誤訊息在社群媒體散播,像是清洗光電板的汙染、光電板回收問題或電磁波等,應該要加以澄清闢謠,避免不實資訊造成民眾恐慌,而觀光的部分則是建議妥善選址並做好環評。李美玲表示,觀光是花蓮主要收入,有輕航機和飛行傘等在地特殊產業進駐,因此,只要避免選址在台九線兩旁破壞自然景觀、或是避免在旅館、民宿和橋樑兩旁等明顯位置,就不容易引發反彈,呼籲政府和業者能多做溝通。

創造多贏共存  永續發展的花蓮為最高目標

李美玲統整在地區民的想法指出,他們認為綠能是永續、潔淨的能源,人民有責任及義務支持,但應該秉持及落實公平正義原則,不贊成全花蓮需要的綠電都建置在鳳林,其他鄉鎮也要有所承擔。建議以縣級的國土規劃分配光電場的面積,以大格局、大面向通盤考慮光電設施的設置。鳳林在地許多客家人都是好客、仗義的義民性格,不僅尊重專業也會支持政府,但絕對不能忽視合理選址的重要。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