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軍方近日的新聞非常火熱,不僅自製藍鵲教練機即將「提早」出廠、自製潛艇「前途光明」及行政院2019年施政報告書提出規模龐大的軍購計劃,隸屬國防部的官媒《青年日報》也發表社論,首度證實台灣已成功研發部署擁有增程型的戰略飛彈一事,成為一連串波瀾的起頭者。
台灣高調 所為何來
《青年日報》的社論表示:「中科院研發之雄二E型攻陸飛彈與雄三反艦飛彈亦有相當進展,運用新式發動機與終端導引技術,能有效延伸飛彈射程,並提高抗干擾能力及命中精確度。」這是官方低調多年後,首度以「官媒」證實有「雄二E型攻陸飛彈」的存在,且已完成「增程型」,運用「新式發動機和終端導引技術」,則暗示已從美國方面拿到相關技術。
台灣軍方高調表態攻擊能力的動作,除了因應中方「一國兩制台灣方案」的緊迫壓力外,也是為了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而國安高層方面,則藉此武力宣告,連結到美國去年10月開始醞釀「退出中程飛彈條約(Intermediate-Range Nuclear Forces Treaty,簡稱中導條約,INF)的一連串動作上,試圖對台灣民眾說明:「美國退出INF,解除了中程飛彈緊箍咒,美國和歐洲將會加大與中國大陸的對抗,部署中程飛彈在西太平洋,而台灣處於美國對抗中國大陸的第一島鏈關鍵區,是『不沉的航空母艦』,在美國做出戰略調整的關鍵時候,台灣應該要率先衝出,作為美中對抗的前線。」
從推論上看,好像無懈可擊,中美關係如此,台灣作為美國的跟班小弟,此時不為老大賣命,更待何時?但美國突然退出INF,與俄羅斯撕破臉,真的是為了抗衡中國大陸並解救台灣危境?這種推理是否能站得住腳,值得懷疑。
退出INF 非關台灣
首先,美國為何選在此刻退出INF條約?實際有幾層考量。其中,最重要的還是「中國因素」。
由於軍事科技的高速發展,在1987年簽約當下的中導條約,到如今,其可約制的飛彈「種類」,已經被新科技破壞殆盡。當年所謂「中程飛彈」,已有許多新的不同定義,中國大陸近期研製的各式超音速巡弋飛彈、陸對艦彈道飛彈、高超音速匿蹤攻擊載具等新技術,都無法被歸納在1987年的舊條約定義裏,美國為此相當憂心,無法如以往般可在中國大陸周邊沿海「如入無人之境」,故進行如此激烈的動作,其實顯露出美國在未來的多極大國政治中,所展現的不安與狂躁。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在個人推特上直白地說:「這是威脅,你認為威脅誰都行。包括中國,包括俄羅斯,包括任何其他想下場玩的人。你玩不起。你玩不過我。俄羅斯若無法勸中國也加入INF,從歐洲到亞洲,都將籠罩在全球核武激增陰影下。」他的憂心很明顯,就是中國大陸未被納入此秩序中。1月28日,美國國會下屬的美中經濟和安全審查委員會(USCC)發布一份報告稱:「川普政府將中國大陸列為其打算退出1987年與俄羅斯簽署的INF條約背後考量的一個主要原因。北京不是INF條約的締約國。與INF對美、俄施加限制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大陸因在該協議之外,讓其能夠迅速擴大其飛彈庫,作為其旨在打擊美國和盟軍在亞洲力量的軍事戰略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