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盈隆專欄:形塑2020台灣總統大選的三個關鍵變數

2019-03-02 06:50

? 人氣

圖2:台灣人對柯文哲的感覺趨勢圖 (2017/9~2019/2)
圖2:台灣人對柯文哲的感覺趨勢圖 (2017/9~2019/2)

關於賴清德變數。在民進黨方面,現任總統蔡英文,農曆春節剛過,就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方式正式宣佈參選連任。這顯然是精心算計後的行動,一方面展現參選決心,另一方面阻絕黨內任何可能的挑戰。然而,最新民意顯示,和韓國瑜、柯文哲、朱立倫、賴清德比較起來,蔡英文都顯是較弱勢、較不受選民青睞、贏的機會較小的總統候選人。未來,蔡英文若獲民進黨提名競選連任,勢必要走一段和2016完全不同且極為艱辛的路。相對之下,賴清德是民進黨當前最強也最合理的選擇,最新民意明白顯示,他是最可能為民進黨贏得2020總統大選的人。但從目前民進黨內政治運作的氣氛看,現任總統蔡英文執意參選和派系集體不理性可能讓他參選機會渺茫。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90223-民進黨三重區立委補選參選人余天偕前行政院長賴清德赴三重大同南路市場掃街拜票。(陳品佑攝)
民進黨的政治運作和黨內氣氛,乃至蔡英文執意參選,都讓賴清德直取大位的渺茫。圖為賴清德陪同民進黨三重區立委補選參選人余天拜票。(陳品佑攝)

2月19日,CNN推出蔡英文專訪,蔡英文說:「現任總統尋求連任是很自然的事」云云。話說的雖然沒什麼錯,但我願舉四個例子,供蔡總統重新思考。第一個例子是,1968年美國現任總統詹森(Linton B. Johnson)原本可以尋求連任,但他在1968年初新罕布夏州初選以49%比42%險勝對手麥卡錫參議員(Eugene McCarthy)後,決定急流勇退,退出民主黨總統初選,改推他的副總統韓福瑞參選。成為美國戰後第一位不尋求連任的總統。第二個例子是1980年美國總統卡特。吉米卡特總統因任內政績不佳,黨內初選遭遇麻州參議員愛德華甘迺迪的強力挑戰,後來雖驚險過關,但大選中敗在共和黨雷根手中而飲恨,成為戰後尋求連任卻失敗的第一位總統。第三個例子是老布希總統(George H. W. Bush)。老布希1988年以壓倒性勝利贏得總統大選。第一任總統任內外交與軍事成就顯赫,戰功彪炳,民意支持度曾高達八成以上,但可惜經濟表現不佳,尋求連任時敗給民主黨籍柯林頓。第四個例子,馬英九總統。馬英九總統上任前三年固然也是爭議四起,政績表現不佳,但純就同時期民意支持度而論,馬英九高於今日的蔡英文,且馬英九任內並沒發生像2018那種地方大選的慘劇。所以馬英九尋求連任,在沒有遭遇更強對手的情況下,順利連任成功。讀者或可參考拙作天人交戰一書。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歷史經驗教訓值得借鏡。人創造歷史,可能是悲劇,可能是喜劇,也可能是鬧劇,很多時候卻都在政治領袖一念之間。2020台灣總統大選結果關係重大,不僅影響台灣內部政局,也將牽動兩岸關係和世界局勢,更將直接決定台灣2350萬人的命運。到目前為止,整個大選發展的脈絡已越來越清晰,但形塑最後總統大選競爭結構的變數仍多,值得繼續觀察。

*作者為台灣民意基金會董事長/前台灣政治學會會長

喜歡這篇文章嗎?

游盈隆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