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十三屆兩會第二次會議開議進入第五天。其中全國政協除了討論、審議政協工作報告及政府各項施政,政協委員建議施政的「提案」也是關注熱點之一。今年政協相關涉台黨派、界別,也提出不少與台灣有關提案。
台聯凌友詩再提修《國籍法》確認台人公民身分
這些組織肩負中國民間對台統戰的任務。尤其兩會接續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於一月二日拋出「習五條」之後,細究提案內容可發現除了官方,民間組織也積極落實「習五條」以對台統戰。
政協委員包括組織各界人士參與議政,其中「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全國台聯)成員為祖籍或本人來自台灣者。
凌友詩去年新當選政協委員,是香港中文大學當代中國文化研究中心榮譽研究員,台灣出生、十六歲移居香港。去年她曾提議國家領導人帶頭在合適的場合穿著漢服、唐裝或中山裝,以「重拾文化自信,彰顯我現代泱泱大國之風範」。
凌友詩已連續兩年提案應透過修訂《中華人民共和國國籍法》,確認台灣人民的中國公民身分。她說,修法後無論未來要兩岸和平統一或非和平統一,都可做為基礎,「現在陳述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有法律依據,但談到台灣人民就是文化血緣的概念。」
提案在港設立民間研究機構,落實習五條「民主協商」
此外,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委員李大壯提案《建議設立兩岸民間共同智庫》。他指出,習五條發布後,為凝聚共識,落實「民主協商」,建議在香港設立一個非營利性民間研究機構,並邀請兩岸、港澳知名學者等共同參與,提案內容指出:「尤其將側重於兩岸統一前的組織籌備,和統一後的銜接安排」。
李大壯會後接受媒體訪問指出,可以找中國大陸的退休學者,較客觀不受限,比如前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所長周志懷;台灣方面也可以找不同政治背景、政治思想的權威學者。
之所以選擇智庫總部設在香港,李大壯說,除了港澳的一國兩制經驗可供借鑒,以往兩岸學者互訪交流討論上往往放不開,選在香港就是希望不受客觀環境限制放開談。
「談這麼重要的問題不要客套,而是要真話、實話。」李大壯說,兩岸民間可能藉此達成共識,釐清兩方的盲區、誤區。他說,智庫擬每年發布報告、辦年會,將產出成果給兩岸政府參考。
香港在兩會期間的兩岸統一討論中被「點名」,並非獨例。香港籍全國政協常委余國春告訴《中新社》,他提案「凝聚文化向心力 實現兩岸民心相通」,認為「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有能力做為台海兩岸的橋樑。
民革:台商在中上市不宜特殊優待
參與全國政協的還有中國民主黨派,包括「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民革),這是由國共內戰時的中國國民黨左派及其後裔組成。民革中央委員會今年兩會提案包括「促進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民革認為,為落實中國對台「同等待遇」原則,對於台資企業在大陸上市,不宜實施放寬同業競爭審核準、優先安排上市等特殊優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