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我欲雞鳴不已於風雨,奈何總是風強雨驟!

2019-03-10 05:30

? 人氣

我們台灣這個社會,本是傳承自五千年悠久歷史的中華文化,自古以來,歷朝歷代,無論朝野市井,咸皆以老師道尊任重,格外予以禮遇看待。唐朝古文大家韓愈《師說》有云:「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這說明了教師這一行的神聖之處,他還另外指出「道之所存,師之所存」,強調師者存在的價值,便在於道德學術廣被群澤,這就是教師此一志業,而非一般行業的原因所在。只是,世風日下,人心不古矣!台灣社會現在好像已經忘記教師這一行的「好」,卻是拼命地詆毀他的「壞」。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71026-台大心理系榮譽教授黃光國26日出席台灣競爭力論壇召開「十九大新四不與兩岸關係」座談會。(顏麟宇攝)
台大心理系榮譽教授黃光國。(資料照,顏麟宇攝)

民國83年,由許多社會上「熱心人士」發起的「410教改」大遊行,自此揭開台灣社會這25年來的教改夢魘。在「廣設高中大學,減輕升學壓力」的口號下,造成台灣在短短數年內,大學數量由23所暴增為迄今的158所。影響所及,根據台灣大學心理學系名譽教授黃光國先生的說法,「不僅扭曲了臺灣的社會及人口結構,更是造成今天臺灣教育面臨兩個大難題。第一,是長期的『去中國化』,使道德教育落空,把下一代的價值觀改造成『個人主義』、『功利主義』和『享樂主義』;第二,是對西方科學哲學的演化缺乏相應的理解,更不知道如何用它來做研究,造成研究型大學學術研究虛有其表,華而不實。」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周祝瑛教授則是語重心長地指出,台灣所謂的教育改革,「在主事者不了解本土文化的特色,又漠視人類智能的差異之餘,透過台灣政治解嚴、社會渴望鬆綁之際,提出許多民粹主義式的口號,再借助行政資源,強行推動一系列未經試辦、評估而又互相矛盾的改革措施」。結果最大的「成就」就是「製造出一批靠教改攫取權力的『新階級』」,他們「主導教育政策、影響人事異動、掌握資源分配」;甚至「學理上不具正當性的教育政策,也被包裝成為『教育改革』,直接搬入學校甚至課程教材中」,至於「校長、老師與學生卻往往沒有表達意見的機會」。

這二十餘年來的政黨輪替,每每造成許多異想天開、理念怪異的教育部長上了台,沒多久又下了台,不僅政策荒腔走板,危害頗深,甚至於往往人走政息,難以為繼,政策反反覆覆,交相傾軋。教育主管機關顛沛至此,試問,我們的教育還會有生機嗎?這不,上述這些教育環境的巨變,卻是已然造成我們國家社會裏頭,莘莘學子普遍學力低下,行為乖張的異常現象。看來,儘管自古以來,有至聖先師孔子化身的教師們,本想在民粹已極、功利滿溢的現今社會裡,「雞鳴不已於風雨」,作育英才,春風化雨一番,怎奈世態真的愈趨炎涼、殘酷,直叫人心寒、打哆嗦,正可謂「風強雨驟」異常。教師們如何自處,誰人可知?

*作者為國中教師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