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向來是地震好發國家,但每次地震發生時,出現大規模傷亡的情況並不多見。這次熊本縣發生芮氏規模7.3的強震,造成死傷人數眾多、房屋倒塌情形嚴峻,是因為熊本大地震是日本自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後,第4次出現震度高達7級的強震。不過日本的地震分級與台灣並不相同,那麼到底是哪裡不一樣呢?
地震規模與震度
據我國中央氣象局的說明,一次地震發生通常會有地震規模(芮氏規模)、震度、震央等相關數據。地震規模(芮氏規模)與地震大小、釋放能量多寡有關,以沒有單位的實數來表示(例如:7.3),每個地震只有一個地震規模。
震度則表示地震時地面上的人感受到的晃動激烈程度,或物體因受晃動而遭受的破壞程度,與固定的地震規模不同,震度會因地而異,離震央越近,震度越大;震源越淺,震度越大。我國地震震度主要分為0至7級,除以地震儀器的加速度值來劃分外,人的感受、屋內外情形也是分類標準。
日本震度區分較細
日本的震度分級則分為0至4級,5弱級、5強級、6弱級、6強級,及7級,總計有10個等級。5弱級與5強級的差別,除櫥櫃、書架上的書籍、碗盤容易掉落外,還多了混凝土製的外牆,若有未補齊的部分恐解體一項;6弱級及6強級的差別,除容易出現大裂痕、房屋倒塌外,還有可能出現地滑、山崩等情形。
日本九州熊本縣16日發生的芮氏規模7.3強震,其震度為7級。據日本氣象廳描述,震度為7級時,人會感覺被劇烈搖晃,無法以自己的意志移動;室內大部分家具都會大幅移動,有些較輕的家具甚至會被震飛。室外大部分房屋的牆面磚、玻璃窗下墜,混凝土磚牆倒塌,部分耐震能力較強的房屋也將嚴重受損、倒塌。
大範圍地區的電力、天然氣,食品及水等重要民生物資供應受阻,地表被大量的裂痕扭曲,山坡坍方,引發土石流等,整體地貌有可能發生巨大改變。日媒稱,在熊本大地震前,日本全國總計只觀測到3次震度為7的地震,分別為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2004年的新潟大地震,及2011年的東日本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