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徽州復名之爭,我寫了兩篇評論,都是借古地名的淪亡,強調文化救亡的重要。我開出的藥方是文化聯邦主義,即回歸本土,基於鄉土,認祖歸宗。
就在這當口,網上突然看到一則報導,提到龍應台剛剛在美國的演講。卸任臺灣文化部長不久的龍應台,三句話不離本行,談到當下兩岸關係時,仍主要是文化視角。她是這麼說的:
臺灣有深厚完整的傳統文化,又是民主生根的地方,應該更有自信地與中國大陸進行文化對話,改進和助推未來兩地和平。
讀到這裡,我眼前一亮:大哉此言,反攻大陸,此其時也。
其實,「反攻大陸」用到這裡並不合適。作為典型的冷戰概念,它早過氣了。退一萬步說,就算沒過氣,以臺灣當下的民意,也不會有多少人對所謂「反攻大陸」有興趣。兩岸的長期分離,是一個不可改變的現實。我這裡所稱「反攻大陸」,無非借用而已,藉以表達我對龍應台說的臺灣與中國大陸文化對話的期待。
龍應台很克制,只說文化對話。但站在我的角度,一個大陸老百姓的角度,我無須克制,我可以明白無誤地主張:對話基礎之上,更需要臺灣對中國大陸的文化輸出。就此來說,與其稱「反攻大陸」,不如稱反哺大陸更恰當。這種反哺跟文化聯邦同等重要,可能是中國文化救亡的另一支救兵,另一個出路。
但凡去過臺灣的朋友,對此主張應該都不至於反感,即都不能不承認臺灣在文化上的優勢。誠如龍應台所說,這是因為臺灣保存了「深厚完整的傳統文化」。但在我看來,事實並非如此簡單。臺灣保存的不只是「深厚完整的傳統文化」,更是「深厚完整的傳統文明」。甚至也不只是保存「深厚完整的傳統文明」,而是完成了傳統文明的現代化轉化,創造了傳統農業文明跟現代工商文明深度融合的一種新文明。
這正是我一直關注臺灣的原因所在。在我看來,臺灣最大的價值還不是人們通常所稱的民主啦憲政啦等等,而是文明。所謂民主所謂憲政,無非文明之一環;而且臺灣的民主和憲政固然為中國大陸所望塵莫及,但其實仍有很多問題,仍有提升空間;但在文明上,臺灣幾乎完美。
我這麼說,僅僅基於個人感受。我去過美國,也喜歡美國,但美國在我看來太個人主義;我去過日本,也喜歡日本,但日本在我看來太集體主義;我當然去香港更多,也喜歡香港,但香港在我看來太商業。唯有臺灣,人文的深厚與工商的繁榮,個人的自由與社會的關懷,東方的溫潤與西方的優雅,最是水乳交融,恰到好處。在文明上,臺灣不只領先中國大陸,即便在世界範圍,也居於領先地位,可稱華人社會文明上所能達到的最高程度,是人類文明的瑰寶,是可實現的烏托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