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當《國土計劃》遇上農舍

2016-04-28 05:40

? 人氣

記者會上,灣寶女農洪箱表示,大家都說農民是「看天吃飯」,但是自己經過兩次、長達十多年的反徵收抗爭之後,反而覺得都是政府做的事在影響農民耕作。(取自台灣農民陣線網站)

記者會上,灣寶女農洪箱表示,大家都說農民是「看天吃飯」,但是自己經過兩次、長達十多年的反徵收抗爭之後,反而覺得都是政府做的事在影響農民耕作。(取自台灣農民陣線網站)

台灣的國土治理,即將從過去的《都市計畫》和《區域計畫》,走向《國土計劃》。但這個重整國土秩序的企圖能否實現,恐怕還有很大的挑戰!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以農舍問題為例,明明不是建築用地,卻每一塊地都可以長出建築物!從過去到現在,農舍問題已經讓城鄉規劃的空間秩序大亂,未來也還會是國土計畫的一大破口, 因為《國土計劃》不能覆蓋《農發條例》!

國土計畫法專家會議,圖為前政務委員林盛豐。(顏麟宇攝)
國土計畫法專家會議,圖為前政務委員林盛豐。(顏麟宇攝)

根據《農發條例》第三條第10項的解釋,農業用地包含:….(二)「供與農業經營不可分離之農舍、畜禽舍、倉儲設備、曬場、集貨場、農路、灌溉、排水及其他農用之土地。」準此,農舍、倉儲、集貨場基地、農路、水路等仍是農業用地,所以農田上的建築物蓋得再多,《國土計劃》中的農地儲備總量還是一點都不會減少--很神奇!

更神奇的是,農舍是特許的建築物,興建時需要具有農民資格,也要有實際經營農業的事實,但到了轉移這一關,「必須是農民」「必須有農業經營」的條件,就自動消失,變成ㄧ般住宅,任何人都可以取得了!農民為務農需要而蓋農舍,一不小心就會變成:非農民為了要住田園豪宅而設法取得農民資格(卻不一定務農)!

20160204-SMG0045-006-農民-取自新北市農業局.jpg
農民-取自新北市農業局(20160204).jpg

這個天大的漏洞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僅在枝微末節上縫補。從農舍興建滿兩年可以轉移改成五年,商品化趨勢仍未減緩,如今曹啟鴻對媒體表示將推動農發條例修法,但若只是將移轉時間再拉長,長遠來看仍然無用!土地是無法增加的稀有資源,農民卻是隨著世代更迭不斷進場,如果每個農民都可以在自己的土地上蓋住宅並自由買賣,農地的破碎和消失依然無法停止。宜蘭縣在過去一年落實農舍建案審查之後,良田上的農舍興建並沒有減緩的跡象,許多農民無論需不需要,都會想方設法先蓋起來,而且似乎越是不想務農的人越需要農舍,只要拖過轉移年限,就是一筆巨大財富!

《國土計劃法》在四大功能分區中區分出「農業發展區」和「城鄉發展區」,目的是讓農業區保持完整,維護優良生產環境,但只要農發十八條不廢,未來的國土分區恐怕只有「都市計畫區」和「豪宅別墅區」!既然國土計畫已將推行,而台灣鄉間聚落原已十分密集,現代交通又如此便利,為何不將居住的需求集中在聚落,讓農田僅允許農業設施呢?

*作者為農民,「守護宜蘭工作坊」發起人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