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玉菁解釋,2012年位在苗栗東北側的後龍殯葬園區開始動工,土地被大面積剷平,砂石車、重型施工器具與工作人員日夜進出。生活因此受到嚴重干擾的石虎,要不是被迫離開當地,就是因覓食地區減少、食物不足而喪命,導致當地族群分布密度下降,苗縣東南側也因此相對形成分布熱區。
5年後,位於銅鑼鄉的竹科銅鑼園區陸續擴建,大面積工程同樣再次嚴重干擾石虎生存,使得石虎分布相對高密度的地區,2018年又移回西北邊的後龍鎮。
環境破壞日積月累,石虎受得了嗎?
賴玉菁也指出,除了後龍殯葬園區和銅鑼園區等大型開發案,其餘散落在苗栗山區的農舍、別墅,開發面積看似1、20公頃,但長期累積下來也有很大影響,「一個銀行戶頭每個人都去領錢,就算每次只領10元,1年之後錢還是會全被領光。」
石虎相對分布密集區位不斷改變,代表開發案帶給石虎生存極大壓力。賴玉菁也對此提出警示,當石虎因人為開發而頻繁地在短時間內遭受巨大生存壓力,將使族群恢復能力大幅降低。
這也意味著,石虎棲地受人為破壞後,未來恐需要更長時間、或更強的復育手段,才能讓族群數量恢復原狀。
救苗栗或救石虎?開發與保育的兩難
現今發生在苗栗的保育與開發難題,20年前早已在西半部平原、丘陵地上演過。10年後,北中南3大都會區繁榮發展,夾在其中的苗栗,開發相對少,成為石虎最後陣地。
但對苗栗人而言,將石虎存續加諸於己,是非戰之罪。眼見鄰近新竹、台中經濟起飛,苗栗縣府卻是負債持續超限,去年財政部公布2017年各級政府債務概況,苗栗債務比率仍超過法定限制、居全國「第一」,依償債計畫,得等到2031年才能脫離債務超限名單。而另一方面,苗栗縣的平均每人可支配所得,又是全國倒數第五名。在縣府極力撙節開支的同時,開發私人土地、號稱將帶來工作機會或觀光人潮的企業,都成為縣府、以至於居民生計的可能救生索。
從3年前的三義外環道擴建,到去年的裕隆三義擴廠案,石虎出沒熱區之一的三義鄉,儼然成為石虎與人爭地的「一級戰區」。幾乎每宗開發案,都會碰上「救三義人」或是「救石虎」的掙扎。
三義鄉民代表江明政說,三義鄉經濟狀況不好,觀光客也不來,指標性觀光景點木雕街,整個過年甚至只賣出1件商品;另一位鄉民代表羅時松也說,三義鄉工作少,他都得幫忙出外工作的年輕人照顧家中長輩,若三義鄉有更多工廠,大家就不用離鄉打拚,「如果沒有石虎出沒的證據,的確希望三義能多一點工廠。」
開發私人土地錯了嗎?
一名預計在三義設立產業園區的不具名業者則嘆,前裕隆集團董事長嚴凱泰希望在三義蓋汽車驗證道、創造台灣自有的汽車產業,但環評卻因石虎拖了7、8年還沒完成,「人都離世了,這件事還不能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