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二為聯合國IPCC報告中的附圖,圖中淡色細線為42個電腦模擬之溫昇,最下方黑色粗線為實測溫度。
由圖中可明顯看出絕大多數電腦模擬對未來溫昇都極為高估。依過去30年之模擬值與實測值比較,許多電腦模擬高估溫昇不止一倍。
但目前聯合國及各國政府製定的能源政策及減碳目標都是依據高估之溫昇,但這正是學術界尚無共識的第一個議題。
學術界尚無共識的第二個議題是〝暖化造成的影響多大〞。針對溫昇造成的氣候變遷是極為複雜的議題,聯合國IPCC報告中也不敢下定論,但世界媒體充斥誇大的暖化影響報導。
海平面上升誤導
圖三為國內知名雜誌對百年後溫昇造成海水上昇的報導。
圖三顯示水淹101大樓,依此圖,百年後海平面上昇少說數十公尺。表一為聯合國IPCC報告中預估4種情境下海水上昇數字。
由表一可知百年後海水上昇約0.5公尺,媒體誤導為聯合國預估的數十倍。不幸此類錯誤訊息深入人心,不但影響了大眾,也影響了政府的能源政策。
減碳經濟分析
暖化對經濟造成的影響有多大?
全球許多學術界人士雖然也同意全球有暖化,二氣化碳是暖化原因之一,全球應該減碳。但對暖化對人類的影響,最佳減碳及溫昇目標的看法與極端暖化威脅論者就完全不同。本屆諾貝爾經濟奬得主諾爾豪斯教授就是代表性人物。
諾德豪斯教授被尊為氣候經濟學之父,發展了一個統合氣候與經濟的電腦模型DICE,為美國政府作為評估暖化對經濟影響的主要模型。諾氏曾以DICE模型評估以不同溫度,及不同溫室氣體濃度作為減碳目標的成本效益分析:
圖四及圖五為以DICE模型分析七種減碳目標與基準情境( 250年不減碳)的成本效益分析。圖四的縱座標由-25兆美元到+20兆美元,幅度較大。圖五為成本效益在-3兆美元到+4兆美元的情境。
圖四顯示採納高爾及史登等人建議的減碳目標及途徑,對人類福祉將造成15兆美元及20兆美元的負面影響。
由圖五可看出「最佳情境」為溫室氣體濃度 700PPM及溫昇 3°C,巴黎協定以2°C作為減碳目標對人類造成的負面影響將近2兆美元。
目前全球溫室氣體濃度約500PPM,因人類碳排每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增加2PPM,若以3℃及700PPM作為減碳目標,人類還有100年的時間抗暖,暖化根本不是極端威脅論者一再強調極為急迫,是「對人類生存的最大威脅」。
聯合國巴黎協定以2℃及溫室氣體濃度450PPM為目標,實際上今日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為500PPM已超過450PPM,巴黎協定目標根本無法達到。可嘆台灣政府都以巴黎協定為目標規劃減碳,造成對能源政策重大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