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研究早期宇宙天文現象,多國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共同推動「極迅瞬變光源太空觀測計畫」(UFFO),開發出具追蹤光源的太空望遠鏡,28日上午成功自俄羅斯遠東區發射升空。參與其中的台灣大學表示,台灣團隊為此做出關鍵貢獻,這項開發可在伽瑪射線爆發生1、2秒內偵測可見光,增進相關研究的新視野,也是台灣天文學界的重要里程碑。
UFFO為跨國合作科學衛星計畫,任務目標在監測恆星死亡或是中子星與黑洞互相撞擊時所爆發的伽瑪射線爆,研發團隊由台灣、俄國、韓國、西班牙及丹麥等國的知名大學與研究機構科學家組成;台灣團隊包括台灣大學、聯合大學及國家太空中心。
今早是在俄國遠東地區新建的東方航天港火箭發射場首次發射衛星,俄國總統普京因相當重視而親自到場觀看,整個發射過程也被放到網路上。長年投入這項研究計畫的台灣團隊主持人、台大梁次震宇宙學與粒子天文物理學研究中心主任陳丕燊上午召開記者會宣布喜訊,這個太空望遠鏡將觀測伽瑪射線爆初期亮度暴增的階段,擴展相關研究的視野,增進人類了解早期宇宙狂暴的一面。
他指出,宇宙中每天約有3至4個GRB伽瑪射線爆)發生,這是宇宙中大霹靂之外最猛烈的爆炸,過程只持續數秒至數分鐘,但每次釋放的能量約為整個銀河系放出的總光量,比超新星與類星體(Quasar)更亮,因此被認為更適合研究遙遠或早期的宇宙。
陳丕燊說明,GRB可能源自於黑洞與黑洞合併、黑洞與中子星合併、或極新星(hypernova)崩塌,但真實來源仍待追查,其中伽瑪射線爆從黯淡無光上升到極亮的亮度的階段至今仍未被觀測到;透過GRB,可以搜尋宇宙第一代恆星、研究宇宙「再游離化」時期、了解宇宙膨脹的歷史等。
目前伽瑪射線爆太空望遠鏡「SWIFT」必須旋轉整座衛星才能調整角度,只能在爆炸發生後60至70秒鐘鎖定,以致錯失最初訊號。陳丕燊表示,「UFFO探索型」望遠鏡透過調整鏡片角度,能在伽瑪射線爆發生的1、2秒鐘內開始觀察。
他表示,世界各地的天文學家與物理學家都期待藉由UFFO的發射,以觀測伽瑪射線爆發瞬間的光子,倘若成功就能研究宇宙暗能量的演化史,歷經8年的努力,終於在今天讓UFFO探索型望遠鏡順利升空,預計3個月後完成測試和校正,而後進行至少3年的觀測任務,希望藉此驗正GRB是否可以做為一種新的宇宙距離定標的「標準燭光」(standard cand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