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川普為何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

2019-03-30 05:40

? 人氣

而戈蘭高地的猶太定居點,則可追溯到19世紀末的猶太復國購地運動。在這波風潮下,有些東歐與英美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開始向鄂圖曼土耳其帝國購買戈蘭的土地,但鄂圖曼官僚主義效率低下,收錢與簽契約的速度有著天壤之別;好不容易建立了幾個猶太聚落,又因1920年的逾越節暴動而大量撤出,最後只剩法國統治下的巴勒斯坦猶太殖民協會(PICA)拚死苦撐,但效果仍不盡理想,而也就在這個時候,戈蘭高地歷經了第一次的劃界。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位於以色列與敘利亞交界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位於以色列與敘利亞交界的戈蘭高地(Golan Heights)(Wikipedia / Public Domain)

當年列強控制中東,英屬巴勒斯坦與法屬敘利亞接壤,英法未免日後無盡的邊界糾紛,於是在1923年簽署了邊界協定,如今的戈蘭高地南部被劃進了法屬敘利亞,北部的胡拉谷地與加利利海則成了英屬巴勒斯坦的一部分。但這兩區日後命運大不同,南戈蘭高地隨法軍撤出而成了敘利亞的一部份;北部卻因聯合國大會181號決議,而被劃給了以色列。然而雙方本也相安無事,卻因戰火再度引起紛爭。

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敘利亞佔領了以色列轄下的戈蘭高地北部,一年後各方簽訂停戰協議,以敘再次分割戈蘭,並沿著停火線畫出三塊非軍事區(DMZ),但這反而成了主權糾紛的起點。例如在水資源方面,以色列要求敘利亞尊重1923年的劃界結果,由佔領的胡拉谷地與加利利海撤軍,因為這是以色列境內唯一的淡水湖,供給國內15%的用水量,但敘利亞則反駁「所謂停火線本來就是依據軍事現狀劃定的,與1923年的邊界無關」;在非軍事區方面,雙方雖不得進駐任何軍事部隊,但以色列卻時常派拖拉機在非軍事區內的貧脊地四處亂開,誘使敘利亞人開火,如果敘利亞沒反應,軍方便會命令拖拉機繼續前進,直到敘利亞人反擊為止。面對這種挑釁,敘利亞往往只能中計,不是氣得向拖拉機開火,就是炮擊以色列定居點,屢試不爽,但其下場就是承受以色列回擊的炮火與空襲。多年後,以色列將領戴陽(Moshe Dayan)在訪談中承認,當年戈蘭高地80%的以敘衝突,都是以色列有意為之的「傑作」。簽完停戰協議後的幾年內,戈蘭的非軍事區爆發過上千次衝突,以敘雙方都以1949年停戰協議中的模糊字眼爭取駐軍空間,直到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前,聯合國收到超過66000份以敘互控的非軍事區衝突報告,平均一年3600多件,一天10件。數字之驚人,證明以色列與敘利亞或許彼此都心裡有數,停戰協議不過薄紙一張,以敘必將再戰。

戈蘭高地的歷次劃界(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戈蘭高地的歷次劃界(圖片取自:維基百科

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以色列在戈蘭一路推進,超過十萬敘利亞人倉皇出逃,淪為難民,敘利亞則失去多數南戈蘭高地的領土,成為如今以敘分占三分之二、一的現象;1973年贖罪日戰爭,敘利亞雖趁機揮師北上,奈何時不我予,仍是功敗垂成。1974年戰爭結束,以敘雙方簽訂隔離接觸協議,在中間畫出一塊266平方公里的非軍事區,由聯合國維和人員進駐,強制隔離兩方,戈蘭終無戰事,但偶爾仍有居民冒險越境,跨界民族錯綜複雜的國族情感,或許不是一條邊界就能割斷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劉燕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