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種種消息,證明中美談判開始進入實際執行和細節層面而見阻力,美方陣營也屢傳出不耐煩的消息,可見其早前近乎「予取予求」的談判優勢,正在大幅收窄,比如《金融時報》報導,中國原本向美方提出增加數位貿易,但美方要求中國停止歧視外國雲端供應商,放寬外國公司在中國存儲數據的要求,結果陷入膠著。
最重要的是,川普本身對中國的結構性改革興趣不大,只相對痴迷於貿易順逆差,故此目前中方談判方向集中,將銀彈採購特別投向川普支持者陣營,比如農業、工業的採購,正是投其所好,《華爾街日報》報導,川普曾在3月12日的會議上問萊特海澤:「你甚麼時候能達成協議?」萊特海澤回答稱:「兩到三周。」
川普對這份美中貿易協議的興趣可以說是毋庸置疑,最吸引的正是大額採購對其支持群體和區域經濟,有立杆見影的短期振奮效果,而對華關稅部份維持,據報先前加徵500億美元的25%關稅,是用於補償中國強制技術轉移對美企造成的損失,而2000億元的10%關稅則可部份取消,後者能否大部份撤回,難免影響中方最終取態。
至此,這份或者最實際是大額採購和縮減兩國貿易逆差的中美協議,對雙方而言只屬不完美,對很多對華鷹派而言,最終涉及的結構性改革部份將不如預期,中國改革開放的幅度將令人失望,執行時間也最少拖延數年。而中國方面也無法短期完全取消美國施加的關稅,經濟將續尋底,但這或者已是雙方博奕的最佳結果。
*作者為香港財經評論員、節目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