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近「五一」國際勞動節,中國的敦煌研究院披露一批敦煌壁畫中,涉及不少古代勞動者的畫面,其中既有頗為發達的農業、牧業、手工業,也有商業、甚至賣藝人現身,三教九流各顯神通,古代百業與勞工的文化樣貌盡顯其中。
敦煌研究院稱,敦煌是建郡兩千多年的古城,歷來為多民族聚居之所,中西文化薈萃交融,佛教文化經此傳入中原。古代這裡人口眾多、農業、牧業、手工業都很發達。這次披露的敦煌壁畫,內容包括農作、畜牧業、狩獵、手工業、土木工程、金銀玉石加工、從商者等,將古代敦煌勞動者的形象描繪得栩栩如生。
敦煌在公元前111年建郡之前,原是少數民族遊牧之地,畜牧業生產比較發達。到了西漢時期,居民成分逐漸變成以漢族為主,生產方式也就從原來畜牧業變為以農業為主。唐宋之際,敦煌是戈壁荒漠中的綠洲,成為河西地區重要的糧倉。
敦煌壁畫中有許多關於農作之事的畫面,畫中往往有耕地、播種、收割、運載、打場、揚場、糧食入倉等情節,形象地畫出當時農業生產過程和農民的勞動生活。由於歷史上的傳統和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古代敦煌的畜牧業也非常發達,一些壁畫真實地記錄了古代馬匹飼養已有專人負責的情況。
唐代社會經濟空前繁榮,敦煌的手工業無論是工藝水平還是製造技術都有了進一步的提高。敦煌壁畫中不僅出現了接近家庭式釀酒作坊的畫面,包括木匠、泥匠、石匠和灰匠等工種的土木工程也開始興盛。為適應軍事和狩獵需要,手藝人中還有弓匠、箭匠、胡祿匠 和鞍匠等。
敦煌研究院認為,敦煌石窟精美絕倫的壁畫與彩塑,都出自于古代敦煌的畫匠與塑匠之手。從現存的遺物來看,當時畫匠與塑匠人數之眾、水平之高,均讓人歎為觀止。這些工匠從都料、博士到匠人、工人,有高下等級之分。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當時河西商業重鎮、絲綢之路要衝,古代敦煌不僅有專門的貿易場所,還有提供給來往商旅和常住市民的娛樂、消費、服務的設施。儘管敦煌壁畫主要是佛教內容,但透過一些場景,仍可以看到形象的肉坊、酒肆、瓦舍、妓院、醫坊、賭場和雜技百戲的畫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