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哲斌專文:臉書吃不掉全世界,新聞媒體反噬

2019-04-07 05:50

? 人氣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川普藉由推特等社交平台攻擊對手及新聞媒體、臉書塗鴉牆充斥大量造假資訊。(AP)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川普藉由推特等社交平台攻擊對手及新聞媒體、臉書塗鴉牆充斥大量造假資訊。(AP)

短短幾年內,新聞媒體的社群行銷版圖劇烈動盪,或許這會是新聞產業掙脫舊有社群法則,打破資訊失衡現狀,重建網路訊息通道的起點。

不到十年內,新聞媒體與社群網站的關係,歷經戲劇轉折。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2010年左右,臉書群聚效應開始發威,它不再只是年輕學生結識異性的社交空間。為了搶奪推特的新聞閱讀市場,臉書藉由介面設計及功能調整,2012年將戰略重點從「塗鴉牆」(Wall)移往「動態訊息」(News Feed),加上按讚機制的心理激勵,讓它躍為全世界最強大的新聞整合入口暨發布平台。

在此階段,新聞媒體趨之若鶩,社群行銷成為口耳相傳的關鍵詞,每家新聞機構都想搭上臉書會員飆長的順風車,藉此擴大網站流量及閱讀人口,因而盡情在臉書張貼免費內容。最極端的是《華盛頓郵報》,它剛賣給亞馬遜老闆貝佐斯之際,為了增加品牌及內容影響力,幾乎每一篇報導都貼上臉書。

哥倫比亞大學「數位新聞中心」總監貝爾(Emily Bell)在《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撰文示警,「臉書正在吃掉世界」,新聞媒體雖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卻是公民利益的核心。

貝爾的警語,不需太久就已驗證。

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期間,川普藉由推特等社交平台攻擊對手及新聞媒體、臉書塗鴉牆充斥大量造假資訊,加上事後證實俄斯網軍操縱網路民意、川普陣營利用臉書機制購買暗黑行銷廣告……,讓科技平台承受國會聽證、歐盟裁罰等龐大政治壓力。

川普2日在馬里蘭州的保守派政治行動大會。(美聯社)
哥倫比亞大學「數位新聞中心」總監貝爾(Emily Bell)在《哥倫比亞新聞評論》撰文示警,「臉書正在吃掉世界」,新聞媒體雖然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卻是公民利益的核心。(美聯社)

在此同時,新聞媒體也開始集體反彈。北美兩千家報業共同成立的「新聞媒體聯盟」(News Media Alliance),主席查維恩(David Chavern)投書《華盛頓郵報》,質疑Google與臉書兩大公司不斷片面制定遊戲規則,強迫新聞業追隨他們的商業利益,而非專業品質。

若不遵守他們的主場規則,下場就是調降曝光率或搜尋排序,無論是臉書的「文章快手」,或Google打破媒體付費牆的「首篇免費點閱」(First Click Free)政策都是如此。

在臉書式微年代,「新聞信」此一古老技藝成為當代媒體的逃生出口。除了導入流量、與讀者直接建立關係,此外,越來越多新聞網站藉由「會員註冊」,作為爭取訂閱的先期暖身。

無論是早期《紐約時報》,後來的《經濟學人》、《連線》、《彭博》等網站,都要求非付費讀者登錄姓名、電子郵件等簡易資料,作為免費瀏覽的基本門檻。

當網友登入瀏覽,網站後台得以分析他們的閱讀興趣、瀏覽時間等數據,再與付費會員交叉比對,找出特定身分條件及習性的族群,對他們特別促銷;據統計,與一般散客相較,這些群組的訂閱率高達3∼5倍。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