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亞太區域經濟整合進程明顯加快,由美國所主導的TPP,不僅是美國「重返亞洲」的戰略核心,更是美國視為用來遏制中國大陸發展、阻止中國大陸崛起的新工具,藉此提升美國在亞太區域的地緣政治影響力,美國總統歐巴馬多次明確表示,「不能讓中國大陸主導制定經貿典則」的用意,即是如此。因此,與其說美國主導TPP,旨在防堵中國大陸崛起;不如說美國透過TPP,主要乃為重構全球經貿典則,進而完全掌控全球貿易的話語權。
對於TPP,中國大陸從當初懷疑的態度,但現在已認為TPP定下的某些標準可能有利,並希望更了解裡面的玄機,即便他們仍是保持觀望開放不表態的原則。因此,當TPP在美日國會批准受阻之際,中國大陸是否會考慮加入第二輪談判,這是值得中國大陸高層評估考量的。畢竟隨著中國大陸的經濟實力成長,對外擴張的意圖亦逐漸明顯,「加入TPP」或可被中國大陸視為挑戰及機會,讓中國大陸藉由這個高品質、高標準的貿易協定,早日晉身為已開發國家之林。
然而探究TPP將對中國大陸帶來什麼樣的挑戰?吾人可在TPP協定的「投資者與國家爭端解決」(ISDS)條款中,找到明確的答覆;在ISDS中強調,「若投資對象國的政府決策損害了外國投資者的正當權益,則該投資者可以援引這一條款,向專門的國際商業仲裁機構提交爭議,要求投資對象國政府賠償損失。」姑且不論ISDS機制的建置,是否對亞太區域中,缺乏大型跨國企業的小國造成損害而引起擔憂,但此一規定實際上涉及到對國家主權(意旨訴訟和仲裁權利的行使)的限制,這對一向堅持「維護國家主權,不容分割」的中國大陸來說,的確是一大挑戰,亦使其加入TPP的第一步,裹足不前。
日前,美國官員針對若中國大陸加入TPP,是否可能影響台灣加入的資格?表示不論哪個經濟體加入,是否會影響到其他成員加入,都是不相干議題,依照TPP現行規定,任何一個國家皆可以選擇加入TPP,但能否順利加入,除了自身條件改善之外,則由現任成員決定。因此,台灣身為全球經貿體系的一員,在詭譎多變的亞太區域,務必要以機動性地準備迎接未來的多方挑戰。是故,若可「迂迴」則不必正面遭遇,既然台灣無法在大國外交之間獲得國家利益與生存空間,則外交思維與機制的「轉向」則為必要,此亦是即將上台的蔡英文政府所應注意的。
*作者為台灣經濟研究院新興市場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