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步主義再出江湖與民主黨主打的自由主義(liberalism)被汙名化有關。汙名化來自兩個方向:一方面是右翼,特別是極右翼對自由派的攻擊;另一方面是左翼覺得自由派已淪為建制派,不能代表進步的方向。由於進步主義對爭取年輕選民非常重要,即便希拉蕊在初選時也標榜自己是「進步主義者」。
希拉蕊大選失敗後,很多民主黨人認為如果桑德斯出戰川普(Donald Trump),民主黨就會贏。這種假設當然沒有可驗證性,但讓進步主義者在黨內急速擴展勢力。於是建制派的委員會主席被換下,民主黨初選的「超級代表」(superdelegate)名額被大幅縮小,民主黨全國委員會籌款所得的資金被大量用在支持年輕的進步派身上。超級代表毋須經過選舉即自動當選,包括歷任正副總統、國會議員、 州長與全國委員會成員等。
在期中選舉,進步派「藍潮」(blue wave)雖未如預期中這麼大,但也把一眾新面孔推上國會議員的席位,大大增加進步派的勢力。同時建制派中也日漸分出自由派和中間派:原先偏左的國會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被歸為自由派,沒有這麼左的(如柯林頓和希拉蕊等)則被歸為中間派。「老領導」裴洛西花了不少力氣才重新被選為議長,這在以前是無法想像的。如今進步派接受裴洛西也得益於她沒有中間派這麼右。
系統性左移,激進主張吸眼球
「#我也是」(#MeToo)運動的興起是推動民主黨改變的另一個重要因素。運動源於對女性人身權利的保護,推動了社會規範的改變,影響深遠。它既是進步派的政治日程,也在選舉中顯示無比威力(比如在阿拉巴馬州參議員補選和期中選舉)。更重要的是,它擊倒了很多老一輩的建制派民主黨人和大筆捐款者,助長了年輕一輩的進步派勢力。
如今民主黨內左翼勢力壯大,乃至現在標榜進步派已不能滿足年輕選民的胃口,社會主義已不再激進。新一代的政治明星如史上最年輕的眾議員、年僅二十九歲的寇提茲(Alexandria Ocasio-Cortez )高舉「民主社會主義」(Democratic Socialism)的大旗,獲得超高人氣。寇提茲等人提出的激進改革主張「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其中包括保證人人有工作、廢除石油產業等政策,被認為脫離社會發展的現實,遭一眾經濟學家和政治學家批評。很多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明知並不可行,但大都表態支持其「願景」,說到底還是對其選民基礎的考量。
正因民主黨出現系統性的左移,目前宣布參選的幾乎都是進步派的支持者(至少在口頭上),而且女性特別多(包括沃倫、基利布蘭特、哈利斯和克羅布查)。一些勝選可能極小的候選人還競相拋出更左的政綱以吸引眼球。如安德魯.楊就宣布如果當選,美國每人每月可無條件領取一千美元,率先實現「全民基本收入」(UBI)。這次初選斷然不會再出現建制派打壓進步派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