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銘專欄:硬體新創勿再夢想HaaS模式

2016-05-13 06:35

? 人氣

如果Fitbit和Apple這樣強勢的品牌,在吸引其硬體使用者訂閱服務上都只能達到1%左右的可悲轉換率,作為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早期硬體新創品牌,您覺得您的機率有多少?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事實上就連啟發HaaS模式的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軟體服務化),都是奮鬥多年、死傷無數後才建立今天的灘頭堡。

事實上以年租費為商業模式的軟體歷史悠久,大部分昂貴的企業軟體從盤古開天闢地以來,一直都是採用這種商業模式,以筆者過去所從事的半導體業來說,每年到了要編列CAD預算好支付SynopsysCadence Design SystemsMentor Graphics的等公司所提供的昂貴軟體授權費時,研發部門的主管們總是眉頭深鎖。而大型資料庫系統如OracleSAP,更是以過時的軟體介面和昂貴的年度權利金惡名昭彰。在那個企業軟體授權就等於繳房租的年代,並沒有任何人會去特別討論SaaS這件事。

SaaS這個名詞最早是在2001年美國軟體資訊工業協會的一篇白皮書《Software As A Service: Strategic Backgrounder》中出現的,後來隨著Salesforce等公司的成功,以及大量的中小企業軟體新創出現,才逐漸成為風險資本的顯學。

但在這一波SaaS浪潮中,許多創業家和風險投資人忽略了,即使是在各自領域有著壟斷地位的軟體巨人如微軟和Adobe,在轉型到SaaS過程都花了相當多年的時間和相當大的精力。

實情是,就算消費者或中小企業的確是每隔兩三年就乖乖繳費將自己的微軟和Adobe軟體升級到新版,但在消費者的「感受」中,付費買斷「擁有」一個軟體的滿足感和安全感,還是遠遠強過看不到終點的「月租費」模式。

如果還不懂,想想許多消費者為什麼要貸款買房子吧?大部分的狀況下這些消費者並沒有真的去理性計算比較買房模式和租房模式的現在淨值(NPV、Net Present Value),而單純是追求「擁有」一個房子的滿足感和安全感。

換句話說,當微軟和Adobe這些知名壟斷品牌在將他們的使用者過渡到SaaS模式時,他們在做的事情就是強迫已經買了房子的消費者將房子賣掉改成租房——只要看懂了就知道這絕非輕鬆的工作。

這也是許多SaaS新創在畫完大餅、拿到風險資本家資金後,開始擴張營運時遇到的現實:不管花多少錢廣告爭取到使用者免費試用一個月,往往在試用期過後選擇繼續付費使用SaaS服務的使用者少之又少——事實上所有SaaS的投資者和創業家都密切緊釘著付費轉換率(conversion rate)顧客流失率(churn rate),就是因為本質上來說消費者是不喜歡每個月被掐著頭付租金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

楊建銘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