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應由評議會遴選院長?中研院:院士長年旅居海外,對院務不熟

2016-05-12 19:33

? 人氣

中研院強調,評議會代表性與功能性高於院士會議,因此現行院長遴選制度允當合理。(KaurJmeb、維基百科)

中研院強調,評議會代表性與功能性高於院士會議,因此現行院長遴選制度允當合理。(KaurJmeb、維基百科)

中研院院長遴選爭議多時,《風傳媒》日前獨家報導部分院士發起連署,要求總統馬英九退回院長遴選3人名單,府方12日則明確回應「遴選過程於法尚無不合」。針對評議會遴選院長的正當性屢受質疑,中研院今日再度強調,評議會代表性與功能性高於院士會議,故由評議會選舉院長候選人的現行制度並無不妥。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研院評議會日前發表連署公開信,強調外界指控是「輕看了全體評議員的學術專業性與自主性,也低估了我們對中央研究院現況問題的瞭解與對未來發展的期待。」連署人包括前院長李遠哲及3位現任副院長。

中研院今由署名「一群中央研究院研究同仁」說明,中研院成立之初,組織條例中雖有設置院士規定,但因時局動盪,難以選舉院士,因此在1935年先籌設評議會暫代,首屆院士則至1948年才選出。評議會除了院內主管為當然評議員,還有來自院士及院外各學術機構的聘任評議員,代表性與功能性高於院士會議。

東華大學前校長、同樣名列院長候選人的吳茂昆受訪時也肯定遴選過程,認為由評議會選舉院長的機制「完全沒有問題」,除了院內各所所長、研究中心主任等當然評議員,聘任評議員均由院士推薦、互選,專業度與正當性自然不在話下,外界的質疑並不公平。

中研院指出,不同於一般行政機關科層制度下的行政主管,院內各所均有獨立想法,向受尊重;目前具有院士身分的評議員佔66%,且在評議會中,當然評議員與聘任評議員各佔半數,代表性取得平衡,因此現行由評議會選舉院長候選人的制度允當合理。

反觀院士則為名譽職,況且將近6成院士長年旅居海外,並不在院內任職,甚至有人2年才回來開一次會,相較於院內主管,並不熟悉院務發展和運作,選舉院長並不合適。

中研院強調,院長候選人選舉向來嚴守學術獨立原則,摒除政治干預,是學術自主原則的最佳體現,中研院多年來也秉持良好學術傳統與研究基礎,近期甚至在湯森.路透集團針對全球500個政府研究機構創新表現的評比中排名第22,這些優異表現不應因為近日爭議而遭抹滅。

中研院表示,院內同仁會透過落實研究成果的應用,強化對社會、人文與世界的關懷,促進國家經濟發展,協助產業升級。

喜歡這篇文章嗎?

林彥呈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