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毒品的原因主要是:好奇想試看看、逞強、想看起來成熟、融入同輩、想要逃避或放鬆、打發無聊、想要反抗…等,前兩項是台灣吸毒者最初接觸毒品的理由。
缺乏社會連結造成犯罪原因
好奇、逞強是表面的原因,約翰海利認為「連結」才是根本因素
連結是人類的原始需求,或許所有生物都如此。二十世紀初心理學家曾做過一系列老鼠實驗,關在籠子裡的老鼠會選擇飲用含有海洛因或古柯鹼的水,而不喝白水。1970年代心理學教授布魯斯‧亞歷山大發現無所事事的老鼠只能吸毒,但是如果老鼠在「老鼠樂園」的籠子裡,有許多玩伴及玩具,老鼠自由吃喝、玩耍、交配,幾乎不會有老鼠選擇含毒飲水,或服藥過量,他推斷當老鼠擁有快樂的生活及與同伴的連接之後,根本不需毒品。
越戰時約有20%的美軍吸毒,大家都擔心這些人回國後會造成大量吸毒人口,結果95%的人回國後既不用去戒毒所,也沒染上毒癮,直接停止吸毒。亞歷山大教授開始思考或許成癮不在化學成分,而與所處環境,或與環境的適應情形有關。
葡萄牙的實驗
西元2000年左右,葡萄牙是歐洲毒品最氾濫的國家,有1%的人口吸毒。政府採用懲罰、 汙辱並羞辱的方式希望降低吸毒人口,結果吸毒人繼續增加並無改善。葡萄牙總理和反對派開會研商對策,請華‧谷勞醫生成立研究小組,找出解決根本問題的原因及對策。他們想出一個辦法:把對抗毒品的經費用來幫助吸毒犯融入社會。他們提供染毒者大量不同的職缺,或小額貸款給他們創業。讓基金支付僱用染毒者的雇主一半的工資,目的讓染毒者早上有一個起床的動力。許多染毒者表示他們又重新找到生活的目的,也重新找回與廣大的社會的連結。此項實驗已經進行了15年,結果葡萄牙的注射性毒物使用量下降,吸毒過量率降低50%,因吸毒罹患愛滋病的人也大幅下降,每種毒品用量皆大幅下降,沒有任何一位葡萄牙人想回繼續採用過去負面懲處吸毒者的辦法。
布朗牧師降對抗暴力的實驗
傑佛里.布朗牧師剛到波士頓牧會的時候,遇到社區中有許多青少年吸毒或暴力事件。年輕人會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殺害對方,例如在在高中學校的走廊撞到別人,放學後便用槍殺害那人;有人穿了顏色不對的衣服,或出現在不該出現的時間或場合,立刻動刀、動槍殺人,凶殺案居高不下。在他教會那條街上,晚上如同一個死城。即使在暑假,家長都不讓小孩出來玩,怕遇到暴力。幾乎每一個晚上都會聽到槍聲,醫院急診室,經常看擔架上躺著中彈垂死的年輕黑人和拉丁美洲人,週五和週六晚上10點到清晨2、3點是社區最危險的時段,經常需要為17、8歲甚至16歲的人年輕人主持喪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