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台銘猛虎出閘,挑戰總統大位,以他和中國大陸之間密不可分的緊密關係,勢必使得2020大選的統獨之爭更加緊繃。先前賴清德登記黨內總統初選,強調他要「勇敢承擔」中國併吞台灣的危機,立即招來正負兩極的反應,有人為他的勇氣喝采,有人則痛批他的激進台獨路線會把台灣帶到火線邊緣,國民黨的人氣王韓國瑜送他一句話:「台獨比梅毒還可怕」。一時之間,統獨大戰煙硝再起,籠罩這次大選。
統獨問題確是台灣生存發展的核心問題,至關重要,但在論述、爭辯和態度的形成上,卻是混淆不清到極點,人民的意向也無法清楚把握,政黨和政客之間的攻防不僅不能澄清問題,還製造更多的對立,並使民眾的意見難以真實呈現並成為政策。
與其如此,有人興起念頭:何不把統獨問題交給人工智慧處理?確實,由於政黨和政客被認為昏聵無能,爭鬥永無寧日,民意也經常遭遇背叛,所以許多人寧願相信人工智慧,也不再信任政客和制度。一項最新的調查發現,超過1/4的歐洲人寧願讓國家的重要政治決策交由AI(人工智慧)定奪,而不是由那些民選政客或非民選的官僚來決定。在荷蘭、英國和德國,希望政府決策交給AI的比例甚至超過1/3以上。這個令人驚駭的數字說明有不少歐洲人深深厭倦政客,不相信既存體制,寧可把公共政策的選擇交給AI處理,相信AI能夠做出更有利於大多數人的理性決策。我們不禁要問:人工智慧主政的時代到來了嗎?
機器人確有過人之處。它不僅比政黨、政客及任何民調機構更能精準掌握民意,甚至比公民投票更能掌握複雜多端的人民自覺或不自知的真實意向。看看英國公投出來的脫歐決定就知道了,多數人在不明就裡的情況下做二選一的應答,結果現在搞得進退失據,許多人後悔莫及。如果當初交給機器人利用大數據判讀民意,也許決策會不一樣。可議的是,在公投之前,脫歐陣營確實運用大數據分析民眾意向,據以進行精準的廣告投放與政治宣傳及遊說,最終得以翻轉民意,推翻原先留歐的預測。
這不是孤立的個案。事實顯示,歐美國家越來越多人討厭政治人物,不信任代議制度,寧可讓AI來掌決策之舵,這個趨勢不僅是質疑自由主義模式的代議民主,甚至在根本上挑戰主權在民的概念。
的確,政黨之間無休無止的惡鬥,嚴重撕裂社會,而政府治理體制無法解決民眾關切的問題,已讓許多人感到不耐與悲觀。基於這種心態,英國軟體公司Open Text對英國消費者所做的民調發現,有四分之一的英國人認為,機器人會比真人的政客做得更好。由於AI發展太快,機器人進入政治領域已經開步走。去年四月,日本東京都的多摩市選舉,AI人工智慧第一次登上市長競選人的名冊。「它」的政見承諾要打造一個更公平、更有代表性的政府,令人對其能精準掌握民意深感佩服。另外,英國工黨國會議員伯恩(Liam Byrne)和其他幾名議員已經開始討論,如何透過聊天機器人與民眾互動,以掌握民意動向與民眾需求。早在2016年的美國總統大選裡,候選人已經使用社群媒體廣告,針對不同目標族群,發佈不同的訊息爭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