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1980年代雪梨的音樂圖景,今天的北京音樂圈有種特別的氣息,因為遠離搖滾世界的中心,因為國際樂迷較少問津,更加重了這種味道。
這裏的音樂本身是原始的,少有修飾,卻有著濃重的熱情和對音樂純粹的、別無其他的愛。
樂手們知道,他們永遠不會在中國上電視,他們的音樂永遠不會在這裏的電台播出。他們的樂迷是通過來他們的現場才能聽到他們的音樂,名聲則是通過口口相傳。
這裏面有種人人平等的意味。最有名的樂團不一定就是演出的頭牌,演出次序經常是在一個帽子裏抽籤,歌單也可能是完全隨機的。
一家酒吧老闆告訴我,有個政府官員曾經到過他的場子,而當時官員認為的最大問題是客人沒有地方坐。他不明白為什麼人們會想要站著看演出。這名官員沒有親眼看見舞台前站立區跳動的人群,或許是件好事。
然而,策演許可和執照法規還是與這些演出漸行漸遠,演出場地一個接一個地關門。
曾經,你要辦演出只需要一個房間,一個功率放大器和一些啤酒。現在不一樣了,你需要一個執照,而且市政府已經決定將舊胡同區裏的很多商家都清理走。
但是對北京的搖滾現場最大的威脅很可能是租金。音樂圈多數聚集在老城區,曾經那些破舊的空間現在變成人們趨之若鶩的潮流據點。業主更傾向於住到別的地方,然後想通過這些舊樓房獲得更高的利潤。
於是,運營這樣一個場地就是純粹關於熱愛的事情。這些地方都仍然在:樂空間、學校酒吧、黃昏黎明俱樂部……大部分夜晚的時間都有現場樂團的表演。
我記得我第一次看PK14演出的時候,他們在任何國際音樂節都有能力讓人刮目相看。他們令我想起誰呢?早期的傳聲頭像樂團(Talking Heads)還是歡樂分隊(Joy Division)?
都不是。這支樂團酷酷的書呆子氣質和音樂裏的高能和詩意的爆炸力、那些在切分鼓的節奏和強有力的吉他聲中噴薄而出的中文歌詞,完全是他們獨有的。
你在任何別的地方都聽不到這些—你必須來北京。
我希望這種東西還能留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