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新聞議題,近來頻頻引發爭議,日前不但有各校學生團體發起抵制行動,就連行政院也欲透過修法,針對網路散播不實訊息進行規範;然而,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助理教授沈伯洋指出,從「資訊戰」的觀點來看,「假新聞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去打它」,要讓人不斷去澄清,澄清之後就可以再把新聞熱度炒高,「所以落入假新聞這塊,就等於落入敵人陷阱。」
台灣大學舉辦法律系教授李茂生榮退論文系列演講,並於22日邀請沈伯洋,以「如何證明與偵測中國資訊戰對臺灣社會的入侵與威脅」為題,發表演講;沈伯洋並以美國參議院調查,俄羅斯如何干預2016美國總統大選為案例,說明「資訊戰」如何進行,以及中國如何對台灣發動資訊戰。
混合戰要訣 「不讓你察覺戰爭已發動」
沈伯洋首先就「混合戰」定義指出,混合戰很早就有,這在中國用語叫「超限戰」,就是利用民主國家的開放性,民主國家因為要求有多元、開放聲音,「所以它的聲音在民主社會不會被壓迫,並可以在進入後,去混淆你的認知體系。」
對於認知的混淆,沈伯洋說明,即是「混淆戰爭跟和平的界線」,他解釋,過去國家對戰爭、和平的分界很明確,戰爭是戰爭、和平是和平 ,但現在的戰爭,是明明已經是發生戰爭,卻不讓你感覺到有發動戰爭,這就叫做「混合戰」。
沈伯洋談到,這最早是俄羅斯有系統地對愛沙尼亞、烏克蘭進行,其中,非軍事力量占8成,軍事力量占2成,「軍事力量是在篤定已經會贏時才出動」,非軍事則包括斷邦交國、破壞經濟體制、破壞金融體制等,而「資訊戰」是在軍事與非軍事兩者中間,只是「混合戰」其中一個小區塊,「所以如果說只要針對資訊戰來應對,是很不明智的。」
沈伯洋進一步說明,一開始就是要看目標國內有什麼衝突,然後去激化對立,之後讓人不知道敵人是誰,最後用和平使者的方式到來,用中國用語就是和平協議。
「假新聞當成標的 非常危險」
沈伯洋並指出,「假新聞的目的,就是希望你去打它」, 它本身是有戰術規劃的一件事 ,比方放消息,說台獨分子在台北車站放炸彈,你澄清說沒有,他就可以再說不是炸彈,是其他危險東西,讓你要不斷去澄清,澄清之後就可以再把新聞熱度炒高,因此打假新聞是很不明智的;尤其中國目前對台灣模式,很多不是假新聞,有80%和假新聞一點關係都沒有,「所以落入假新聞這塊,就等於落入敵人陷阱,並而把所有能量跟攻擊,都放在NCC身上。」
沈伯洋並舉例,如黨產會當時調查華興育幼院是否藏匿黨產,那時就有新聞的標題說:「黨產會連孤兒院都不放過」,很容易就因為標題,讓人被誤導到另一方面去,但如果標題改成:「國民黨藏匿黨產連孤兒院都不放過」,那被影響的方式就會不一樣,但基本上,這2個都是真新聞,都是孤兒院被盯上,他並重申,所以把假新聞當成標的,是很危險的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