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說:12年國教在缺乏完整的配套下,學校、老師、家長與學生,該如何適應。大家也很憂心毒品氾濫、人滿為患的監獄,以及社會治安的問題。大專院校為了爭取國際排名,選擇以大量製造論文的方式,讓大學老師重研究、輕教學,導致大學生的學用落差更為嚴重。我們的年輕人面臨高失業率,憂慮薪資太低、工作超時,找不到適合自己興趣的工作。甚至,他們長期努力工作,也不見得能夠負擔得起買房子、付貸款的壓力。社會貧富差距愈來愈明顯,而一個貧富差距明顯的社會,就像地基分裂的房屋一樣,無法永續安穩存在。
社會上有許多人關心空氣污染的問題,認為臺灣的空氣品質因為PM2.5的懸浮微粒,造成了霾害,讓全國人民需要隨時得注意氣象報告,戴上口罩,在灰灰濛濛的天空下,去上學與工作。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問題,不只引起人民恐慌,更嚴重的威脅到國民的健康。從他們所提到這些現象中,讓我們警覺到,人民眼中的臺灣社會,確實充滿著許多焦慮及無力感。
除了人民大眾關心的社會議題之外,企業家也會憂慮台灣未來的經濟走向。想要繼續投資台灣的企業,他們或許對缺地、缺水、缺電、缺工、缺人才的五缺投資環境,感到憂慮。以出口為導向的廠商則是表現出國際競爭力下滑的憂慮。他們希望能夠儘速加入全球各區域的經濟貿易組織,或簽訂自由貿易協定。
他們也一再的提到,希望建立一個適合經商與投資的環境,需要與時俱進的環評機制、金融與財稅等相關法規的配合,才能加速趕上國際競爭的潮流。這些配套措施在未來還有改進的空間。
為了運用國際高階人才,以及大專院校產學合作的能量,來加速推展台灣產業的創新升級等社會需求,不斷湧現在大家眼前。面對台灣社會的失落與經濟的停滯,各個領域的學者專家雖然都提出了很多建言,但是沒有政府開始立即、有效的行動,再好的解決方案,都不足以解決問題。
因此,我們提出引導台灣新經濟發展的新模式與方向。在這個新的發展模式中,首先,我們要強調,創新是新經濟的核心價值。
不管是製造技術的更新、產品價值的提升,還是營運模式的改善,創新都可以讓產業用更少的資源,創造更高的附加價值,維持企業的競爭力。我們的企業往往因為難以取得關鍵技術,而成長緩慢。因此,我們必須集中創新的能量,突破關鍵技術,幫助企業成長、升級與轉型。為了確保源源不絕的創新能量,政府尤其要打造一個有利於創新的生態環境,讓產學能夠緊密結合,新創事業能夠繁榮茁壯。儘管,創新的想法與技術,是日新月異。但是唯有轉化成為商業價值,才不會淪為只是停留在創意發想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