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苦難,李麗珍的故事:《聆聽時代的變奏》選摘(1)

2019-04-26 05:10

? 人氣

在伯父的教會中接觸到原住民的李麗珍,被他們吟唱聖歌的純粹、爆發力所感動。不僅透過介紹,也因為獻身山區宣教,才促成了高俊明與李麗珍的緣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託蔡培火

臺南人高俊明出生於一九二九年六月,比李麗珍大三歲。戰時轉學到東京的小學校,並在那裡就讀中學校,終戰後不久回來臺灣,從神學院畢業後,展開傳道的生活。他的父親在臺南市州廳官署附近開設再生醫院。就讀市區的末廣公學校五年級時,家裡將他託付給姨丈蔡培火,轉學至東京的小學校就讀。蔡培火是教育家,同時也是追求「臺灣的幸福」、政治社會運動的重要角色。

蔡培火(圖/維基百科)
蔡培火為台灣政治社會運動的重要角色。(資料照/維基百科)

一九三七年九月的《臺灣人士鑑》(臺灣新民報日刊五週年紀念出版)中,有關蔡培火的記錄如下:

「明治二十二年五月二十二日,出生於北港郡北港街北港,蔡然芳的四男。明治四十三年三月畢業於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師範部,在公學校執教鞭數年,之後到東京高等師範學校就讀,大正八年任東京啟發會幹事,九年任新民報幹事,同年三月高師畢業。同年與東京的同志一起組織臺灣青年雜誌社(臺灣新民報的前身),成為主要幹部,創辦《臺灣青年》,擔任發行兼編輯,十一年雜誌改名《臺灣》,變更組織,被推為臺灣島內創立委員兼主事,轉任臺灣支局主任。之後任臺灣文化協會專務理事、臺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理事、臺灣議會請願委員,文化協會分裂後,任臺灣民眾黨顧問,臺灣新民報社取締役等,在政治及社會運動上竭盡心力,為臺灣社會運動的先驅者之一。又以改良臺灣社會為目標組織美臺團,且熱衷於臺灣特殊的羅馬字運動,對當局提出普及許可申請,但不被通過。昭和十一年移住東京,在子女教育之餘繼續傾全力於寫作。興趣是音樂、繪畫、運動。」

接著,有關蔡培火的「家庭」,有以下敘述:

「長女淑惠(二十四)帝國音樂學校(小提琴科)畢業、已婚。次女淑文(二十)臺南長老女學校畢,目前在東京女子醫專就學。三女淑姈(十八)就讀東洋英和女學校,跟著八部羅八女士研究舞蹈。四女淑埕(十四)就讀女子經專高女。五女淑(丸女)(十二)、次男敬仁(九),六女淑皜(六)。」

蔡培火的老家在臺南市幸町二之四十一,但根據上述引文,一九三六年他搬到東京,在這裡照顧來自臺灣親人的子弟高俊明,讓他通學。高俊明於一九三九年轉學到東京的小學校。他手上還留有距離此時不久的一張照片,是蔡培火站在自宅中央,與表兄弟們一起拍攝的照片。照片上還有就讀慈惠醫大 的舅舅侯書宗,及蔡培火的兒子蔡敬仁。

另外,引文中提到的《臺灣青年》、《臺灣》、《臺灣民報》,以及「東京啟發會」、「新民會」、「臺灣文化協會」、「臺灣民眾黨」,是大正到昭和年間的臺灣文化運動,亦即追求「臺灣的幸福」的運動。關於這些,可參考拙著《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活在日本時代的臺灣人》第四章「《臺灣青年》發行」、「『臺灣文化協會』的分裂」、「文化運動與女性論」、「《臺灣民報》與女權主義」等小節。

《聆聽時代的變奏》立體書封(遠足文化提供)
《聆聽時代的變奏》立體書封(遠足文化提供)

*作者大谷渡,為關西大學教授,專研日本近現代史。著有《太陽旗下的青春物語》、、《南方戰線的看護士》、《教派神道與近代日本》、《天理教的歷史性研究》、《北村兼子:熾烈的新聞記者》、《大阪河內的近代》等書。本文選自作者著作《聆聽時代的變奏:跨越兩個時代的臺灣人》(遠足文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