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的前述保證,又再度讓「一中」意涵的「中華民國憲法」出現,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鋪陳,民進黨中國事務部主任趙天麟盛讚「智慧」,因為中文看來,雖還算「中性」,但給與會來賓的英文版講稿,條例名稱的英文翻譯就是「Act Gov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台灣和大陸都是Area,正是讓綠營很刺眼的「區」。
接續的「兩岸兩個政黨應該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就更耐人尋味,蔡幕僚不願過度衍伸詮釋何謂「歷史包袱」,但對中方而言,民進黨的歷史包袱,不正是近來也一直被指涉的「台獨黨綱」?而所謂「良性對話」如能實現,一直被對岸嚴拒的民進黨不就和國民黨一樣,也能實踐「民共交流」?
點完一定是敏感的「歷史包袱」後,蔡的講話,又回到前述在1月21日提到的「既有政治基礎」,蔡重申當時專訪就提過的,何謂「既有政治基礎」?「第一,1992年兩岸兩會會談的歷史事實與求同存異的共同認知,這是歷史事實;第二,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第三,兩岸過去20多年來協商和交流互動的成果;第四,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
蔡給綠營的傳統堡壘開了「中華民國憲法」、「92會談達成若干的共同認知與諒解」、「民、共兩黨放下歷史包袱,展開良性對話」、及「Act Governing Relations between the People of the Taiwan Area and the Mainland Area」四個可能得以和北京互動的門戶,當然需要有安全留守,前述「既有政治基礎」的重申,不僅又回到有「一台」詮釋空間的「中華民國現行憲政體制」,尤其最後的「台灣民主原則及普遍民意」,更讓蔡保有對自家綠營民進黨仍堅守台灣貞節的解釋空間,只是誰能否認,即便沒談綠營實在說不出口的「 92共識」,深知兩岸情勢險峻的蔡已是使出渾身解數,想辦法向北京中南海丟出多記橄欖枝?